一、日常维护(每次使用后)
1.清洁作业
•清扫工作台表面残留粉尘,防止粉尘堆积影响设备精度或引发堵塞。
•使用无水乙醇或专用清洁剂擦拭磨轮进给工作台,确保导轨无油污残留。
2.安全检查
•目视检查磨轮及磨边轮安装紧固性(用手轻摇确认无松动),若发现螺丝松动立即紧固(扭矩参照设备手册)。
•检查电缆线外皮完整性,重点排查插头、转弯处及设备接口位置的磨损或破损。
二、定期保养(建议周期:每3个月/500小时运行)
1.润滑系统维护
•进给系统导轨润滑:
◦清除旧润滑油残留,使用指定型号润滑脂(如锂基脂NLGI 2级)均匀涂抹导轨表面。
◦润滑频次:每3个月或累计运行500小时后补充一次,避免干摩擦导致导轨磨损。
•其他运动部件:检查丝杠、轴承座等辅助传动部位是否需同步润滑(参照设备润滑示意图)。
2.关键部件检查
•磨轮状态评估:
◦测量磨轮直径(与原始尺寸对比),当磨损量超过标称值的10%或出现裂纹时必须更换。
◦检查磨轮动平衡性(可通过运行时的振动水平判断),异常时需重新校准或更换。
•电气系统检测:
◦使用万用表测试电机三相输入电压,确保无缺相(三相电压差值≤5%)。
◦检查电机接线端子紧固性及绝缘电阻(≥1MΩ)。
3.易损件更换计划
部件名称 | 更换条件 | 推荐备件型号 |
磨轮 | 直径磨损>10%或表面破损 | TDJ-GRIND-153-A |
磨边轮 | 边缘崩裂或磨削效率显著下降 | TDJ-EDGE-153-B |
导轨润滑脂 | 油脂变黑或粘度异常(每半年强制更换) | LGEP2(ISO VG 220) |
三、预防性维护(年度/大修周期)
1.机械结构检修
•拆解进给机构,检查丝杠、导轨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导轨套或丝杠轴承。
•校准工作台水平度(使用激光水平仪,误差≤0.02mm/m)。
2.电气系统深度检查
•更换老化电缆线(特别是高频移动部位),建议采用耐磨损屏蔽电缆(如UL1061标准)。
•测试电机绝缘性能及绕组温度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3.整机性能测试
•空载运行测试各轴重复定位精度(应≤±0.05mm)。
•模拟实际工况负载测试,验证磨削稳定性及温升控制(电机表面温度≤65℃)。
四、故障应急处理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应急措施 |
电机异响/过热 | 缺相运行、轴承损坏 | 立即断电,检查电源相位;联系售后更换轴承 |
磨轮异常振动 | 安装松动、不平衡或磨损严重 | 停机紧固磨轮,重新平衡或更换 |
导轨运动卡滞 | 润滑不足、粉尘污染 | 清洁导轨并补充润滑脂 |
电缆线漏电 | 绝缘层破损 | 停止使用并更换整根电缆线 |
五、注意事项
1.安全规范
•维护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牌,防止误启动。
•更换磨轮时需使用专用扳手,禁止徒手操作以防飞溅伤害。
2.备件管理
•优先选用原厂配件(如磨轮、导轨组件),非标替代品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安全隐患。
3.记录保存
•每次维护后填写《设备保养日志》,记录保养内容、更换部件及检测数据,存档备查。
附录:推荐维护工具清单
•清洁工具:无尘布、精密毛刷、无水乙醇
•检测工具:万用表、激光水平仪、振动测试仪
•润滑工具:注油枪、润滑脂加注嘴
本规程可根据设备实际使用环境(如粉尘浓度、温湿度)适当调整维护周期,极端工况下建议缩短保养间隔。技术支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