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架构设计图(System Architecture Diagram)
目的:
展示“沥青试验设备+试验室本地系统+工程试验大数据管理系统”之间的整体组成、数据流向、网络结构与功能层次。
系统架构分层(四层结构,推荐):
1.**感知与控制层(试验仪器层)**
•沥青试验仪器设备(针入度仪、延度仪、软化点仪、马歇尔仪等)
•试验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控制器)
•试验影像采集模块(摄像头、录像设备)
•设备控制与身份认证模块(秘钥读取器/数字证书接口)
2.**试验室本地系统层**
•本地数据缓存/小型数据库(如SQLite/MySQL)
•本地数据预处理与格式转换模块
•本地用户身份认证终端(账号/秘钥登录)
•数据上传网关(负责将数据通过互联网/VPN上传至云端)
3.**网络传输层**
•互联网/专线/VPN/5G
•数据加密传输(TLS/SSL)
•断点续传与重试机制保障数据完整性
4.**工程试验大数据管理系统(云端/中心平台)**
•数据接收与存储服务(大数据平台/云数据库)
•试验数据分析与智能诊断模块
•影像资料管理模块
•用户权限与秘钥管理系统
•试验任务调度与远程指挥中心
•可视化大屏/报表中心/API开放平台
图示逻辑(文字描述,可用于绘图工具如Visio、PPT、Draw.io):
[沥青试验仪器]--(数据+影像)-->[本地数据库/控制器]
↓
[试验员秘钥认证]→[本地系统]--(加密传输)-->[网络传输]
↓
[工程试验大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存储与分析
├─影像管理
├─权限与秘钥管理
├─远程监控与指挥
└─报告与预警
二、秘钥管理流程图(Key Management Workflow)
目的:
明确“试验人员如何申请、获取、使用、注销秘钥”,以及“系统如何签发、审核、授权、监控秘钥使用”。
流程步骤(建议采用标准权限管理模型如RBAC):
1.秘钥申请
•试验人员通过系统提交秘钥使用申请(如指定设备、时间段、试验类型)
•申请信息包括:申请人、岗位角色、试验项目、使用时间、设备ID
2.审核与批准
•由系统管理员/试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在线审批
•审核依据:人员资质、试验任务、安全策略
3.秘钥签发
•系统(工程试验大数据管理平台)生成唯一数字秘钥或加密令牌
•秘钥与申请人身份、设备、时间段、权限等级绑定
4.秘钥分发与装载
•通过安全通道下发至试验人员账号/硬件秘钥设备/移动端APP
•本地试验设备只认系统签发的有效秘钥
5.秘钥使用与监控
•操作设备时需验证秘钥
•系统记录秘钥使用日志(谁、何时、在哪台设备上操作了什么)
6.秘钥回收/吊销
•试验结束、秘钥到期、违规操作时,系统可远程吊销秘钥
•支持手动或自动失效机制
图示逻辑关键词(流程图结构,适合Draw.io/Visio):
开始→试验员申请秘钥→管理员审核→
↓批准↓拒绝
签发数字秘钥→下发至试验员→试验设备验证秘钥→记录操作日志
↓
秘钥到期/违规→自动/手动吊销
三、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
目的:
描述试验数据与影像在“试验仪器—本地系统—网络—中心平台”之间的流动过程与处理逻辑。
常规DFD层级(建议画Level 1或Level 2):
**Level 1数据流图(主要数据流)**
外部实体:
•试验人员
•系统管理员/远程监控中心
处理过程:
1.试验数据与影像采集
2.本地数据缓存与预处理
3.秘钥验证与权限控制
4.数据加密与上传
5.中心平台接收与存储
6.数据分析、管理与远程指挥
数据存储:
•本地小型数据库
•工程试验大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
数据流:
•试验原始数据(数值、参数)
•试验影像(视频/图片)
•秘钥与身份信息
•操作日志与报警信息
简化的DFD组件示例(文字描述):
[试验仪器]→(采集数据+影像)→[本地系统]→(缓存/格式化)
↓
[秘钥验证]→通过后→[加密上传]→[云端系统]
↓↓
[本地存储备份][数据分析/影像管理/指挥]
四、典型沥青试验设备对接方案
目的:
说明如何将常见的沥青试验仪器接入本系统,实现数据与影像的自动化采集与远程控制。
常见沥青试验设备举例:
设备名称 | 主要试验项目 | 是否可数据输出 | 影像需求 | 建议对接方式 |
沥青针入度仪 | 针入度值测定 | 是(RS232/USB) | 建议影像记录 | 串口/网口采集+摄像头接入 |
沥青延度仪 | 延伸率测定 | 是 | 建议过程录像 | USB数据导出+视频记录 |
沥青软化点仪 | 软化点温度测定 | 是 | 通常无需影像 | 以太网/USB |
马歇尔稳定度仪 | 稳定度&流值 | 是 | 建议成型与加载过程影像 | 串口/网口+摄像头 |
沥青薄膜烘箱 | 老化试验(质量损失等) | 是(可选) | 必须过程影像 | 数据接口+高清摄像头 |
设备对接技术方案:
1.数据接口方式
•串口通信(RS232/RS485):传统设备常用,可通过串口服务器转TCP/IP
•USB数据导出:试验后导出数据文件(如Excel/CSV/TXT),本地系统定期读取
•以太网/Wi-Fi:现代智能设备支持,可直接与本地数据库或云端通信
•API/SDK(部分高端设备):支持二次开发,直接获取实时数据
2.影像采集方式
•通过试验室监控摄像头定点录制
•或设备自带摄像头模块
•影像按试验编号/时间戳自动命名与存储
•与试验数据通过唯一ID关联
3.设备控制(高级对接)
•对支持远程控制的设备,可下发启动、停止、参数设定等指令
•控制指令同样需秘钥验证与权限控制
4.设备唯一标识与注册
•每台设备在系统中注册唯一ID,便于数据归属与审计追踪
对接流程建议:
设备调研→接口分析→驱动/协议开发(如有需要)→本地中间件开发→数据格式标准化→上传至云端
✅总结与下一步建议
项目 | 内容 | 是否需要图形化交付 |
系统架构设计图 | 四层架构:设备层—本地系统—网络—云端平台 | ✅推荐Visio/PPT/Draw.io图示 |
秘钥管理流程图 | 从申请、审核、签发、使用到吊销的全生命周期 | ✅流程图工具绘制 |
数据流图 | 描述试验数据与影像如何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 | ✅DFD工具或Visio |
设备对接方案 | 沥青常用试验仪器的数据、影像、控制接入方式 | ✅设备清单+技术路线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