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704—2011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
本文引用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04—2011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用静压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方法,以供在试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2仪具与材料
TD704-1型无侧限成型脱模一体机(沥青混合料试件静压成型机)
2.1压力机或带压力表的千斤顶:不小于300kN。
2.2电动脱模器:需无破损地推出圆柱体试件,并备有相应尺寸的推出环。
2.3各种试模:包括压头,每种至少3组,由高碳钢或工具钢制成,试模尺寸应保证成型后符合要求试件尺寸的规定。
2.3.1抗压试验圆柱体试模:采用直径100mm×100mm的试件尺寸时,试模内径与试件直径相同,试模高180mm,上、下压头直径100mm,上压头高50mm,下压头高90mm。
2.3.2三轴试验圆柱体试模:采用直径100mm×200mm的试件尺寸时,内径与试件直径相同,试模高300mm,土、下压头直径100mm,上压头高50mm,下压头高90mm,试模也可由一个分成两半的内套和一个圆柱形外套组成。
2.4电热鼓风千燥箱:大、中型各一台,装有温度调节器,并满足本规程T0602中2.1的要求。
2.5台秤、天平或电子秤:称量5kg以上的,感量不大于1g;称量5kg以下时,用于称量矿料的,感量不大于0.5g,用于称量沥青的,感量不大于0.1g。
2.6插刀或大螺丝刀。
2.7垫块。
2.8温度计:量程0~300℃,分度值1℃。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150mm。
2.9其他: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胶布、卡尺、秒表、粉笔、棉纱等。
3准备工作
3.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时,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5个。
3.2按本规程T0740的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成型温度。
3.3从拌和厂、运料车或施工现场取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时,按本规程T0701进行取样、准备试样,并进行养生。养生过程中,检查试样温度;试样养生结束后尽快成型试件。
3.4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时,按本规程T0740确定击实温度,进行取样、拌制试样,并进行养生。养生过程中,检查试样温度;试样养生结束后尽快成型试件。
3.5将金属试模及压头等置于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冷拌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加热。
3.6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尺寸应符合试件直径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试件厚度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1~L.5倍的规定。
4成型方法
4.1将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用小铲适当拌和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用量。可根据沥青混合料目标空隙率,按本规程T0740中式(T0740-2)计算一份试样质量。
4.2将试模钢筒和承压头从烘箱中取出,立即在钢筒内部和承压头底面涂以很少量的润滑油,并将下承压头置于钢筒中。为使承压头突出钢筒底口2~3cm,下承压头应加垫圈或垫块,并在下承压头上放置一张圆形薄纸。
4.3用小铲将符合成型温度要求的混合料分2次(高为100mm的试件)或3次(高为200mm的试件)仔细铲入钢筒中,随之用插刀沿钢筒周边插捣15次,中间10次。然后,用热铲平整混合料表面。
4.4插入温度计至混合料中心附近,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的成型温度时,垫上一层薄纸及盖好上承压头(上、下承压头伸进试模的高度应大体相同)。
4.5将装有混合料的试模及垫圈(块)一并置于压力机或千斤顶的平台上,加载至1MPa(对直径100mm的试件约为7.85kN)后撤去下面的垫圈(块),再逐渐均匀加载至要求的试件高度(约为20~30MPa),并保持3min后卸荷,记录荷载。
4.6从试模中取出上、下承压头后,稍事降温,在未完全冷却时趁热置于脱模器上推出试件。制成试件的高度与标准高度的误差不得大于2.0mm,否则应予废弃。
注:脱模温度不能太低,低了不仅脱模困难,还有可能损伤试件。
4.7将试件竖立在平台上,在不大于25℃的室温下冷却12h或1夜,测定试件高度、空隙率,不符合要求的应予废弃。
5报告
应在相应性能试验原始记录表中记录试件成型信息:
(1)执行标准、取样目的或用途。
(2)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
(3)原材料信息(如沥青、矿料信息)。
(4)成型日期、人员。
(5)混合料类型、成型温度、压力;试件直径、高度。
(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在我单位整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试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