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608—1993 沥青蒸发加热老化试验
本文引用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608—1993 沥青蒸发加热老化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的蒸发加热质量损失;根据需要,可测定蒸发加热残留物的针入度、延度等参数,以评价沥青受热性质的变化。
1.2本方法适用于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或稀释沥青、乳化沥青的残留物。
2仪具与材料
2.1蒸发烘箱:内部尺寸不小于330mm×330mm, 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温控精度为±1℃。箱内安装有一个直径大手250mm的转盘中心由一垂直轴悬挂于烘箱中央,通过传动机构,使转盘以5.5r/min±1r/min的速度转动。转盘呈水平放置,上有6个凹圆槽,供放置盛样皿使用。烘箱正面安装有大于100mm×100mm的铰接密封窗门,窗门内层为玻璃制成,试验时不必打开烘箱门,只要打开窗门,即可通过玻璃读取箱内温度计的读数。烘箱应至少有一个进气孔及一个出气孔。蒸发烘箱也可用本规程 T0609 中 2.1 规定的薄膜烘箱。
2.2盛样血:金属或硬玻璃制成,不少于两个,平底,筒状,内径55mm±1mm,深35mm±1mm。亦可用洁净的针入度试验用盛样皿代替。
2.3温度计:量程0~200℃,分度值0.5℃。
2.4天平:最大称量500g,感量1mg。分析天平宜采用防静电涂层玻璃防风罩。
2.5其他:沥青熔化锅、计时器等。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称洁净、干燥的盛样皿的质量m0,精确至1mg。
3.1.2按本规程T0602沥青准备方法准备试样。将试样缓缓倾入盛样皿中,质量约为50g±0.5g,冷却至室温后再称试样与盛样皿合计质量m1,精确至1mg。
3.1.3将蒸发烘箱调成水平,使转盘在水平面上旋转;再将温度计挂在转盘上方,位于转盘边缘内侧20mm,水银球底部在转盘顶面上的6mm处;然后打开蒸发烘箱的上、下气孔,并加热保持温度163℃±1℃。
3.1.4分析天平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使用,相对湿度宜为60%±10%,或分析天平罩内可设置负离子源。当相对湿度低于50%时,分析天平及称量物应采用铝箔进行静电检查,消除静电后再进行称量。试验过程中采用夹钳或洁净丁腈手套取测定质量变化的盛样皿,避免手直接接触。
3.2试验步骤
3.2.1将两个已盛试样的盛样皿置于163℃±1℃蒸发烘箱内,注意观察温度下降。从烘箱温度回升至162℃时开始计时,以163℃±1℃连续加热5h。从试样放入烘箱到老化结束,总时间不得超过5h+15min。试验中若发现有泡沫产生,应将试样脱水后重新进行试验。
注:不同样品的沥青试样不得同时放进一个蒸发烘箱中加热老化。
3.2.2加热结束后取出盛样皿,在室温下冷却,称取质量m2,精确至1mg。
3.2.3将盛样皿置于加热装置上徐徐加热将沥青熔化,并用玻璃棒上下搅匀;并按本规程T0604针入度试验法规定的步骤测定此残留物的针入度。若试样数量不够,应增加试样皿数量,然后合并在要求的盛样皿内试验。
3.2.4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4数据处理
4.1按式(T0608-1)计算试样蒸发加热损失,精确至0.001。试样蒸发试验后质量减少时为负值,质量增加时为正值。
Lb=(m2-m1)×100/(m1-m0) (T0608-1)
式中:Lb——试样蒸发加热质量损失,%
m0——盛样皿质量,g
m1——加热前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m2——加热后盛样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4.2取两个试样蒸发加热损失百分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样品的蒸发加热损失试验结果,精确至0.01%。
4.3按式(T0608-2)计算试样的蒸发加热针入度比,精确至0.01。
Kp=p2×100/p1 (T0608-2)
式中:Kp——蒸发加热针入度比,%
p1——原样品的针入度,0.1mm
p2——残留物的针入度,0.1mm。
5允许误差
5.1当蒸发损失小于0.5%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10%,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20%。
5.2当蒸发损失为0.5%~1.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20%,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40%。
5.3当蒸发损失大于1.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30%或平均值的10%(取两者中最大值),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60%或平均值的20%(取两者中最大值)。
5.4残留物的针入度(残留延度等的允许误差符合相应的试验方法要求。
6报告
6.1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6.2样品的编号、名称、产地和规格。
6.3接样日期、样品描述。
6.4试验日期,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6.5试验温度、蒸发加热质量损失、蒸发加热针入度比、残留延度试验结果。
6.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在我单位整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试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