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735—2011 沥青含量和级配试验(燃烧炉法)
本文引用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35—2011 沥青含量和级配试验(燃烧炉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燃烧炉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也适用于对燃烧后矿料进行筛分测定其级配。
1.2本方法适用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从路面取样的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仪具与材料
2.1燃烧炉:由燃烧室、称量装置、自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空气循环装置、试样篮及其附件组成。
2.1.1强制空气燃烧炉加热,可通过对流加热或红外直接加热。对于对流加热式燃烧炉,燃烧室温度可达538℃±5℃和482℃±5℃。对于红外直接加热燃烧炉,分为三档模式,即一般燃烧模式、低温低烧模式和高温强烧模式。
2.1.2燃烧室的尺寸应能容纳不少于3500g沥青混合料试样。燃烧室的门在试验过程中应锁死。
2.1.3称量装置为内置天平,感量不大于0.1g,量程不小于3500g。
2.1.4自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显示试样质量,自动计算试样质量变化,并且能够输入修正系数,自动计算、显示试验结果,并可以打印试验结果。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温度补偿,并有警示钟和指示灯。当连续3min内,试样质量损失率小于初始试样总质量的0.01%/min时,可以发出提示信息。
2.1.5空气循环装置,能够实现强制通风降低烟雾排放,在试验过程中燃烧炉的烟雾必须排放到室外,不得有明显气味、烟雾逸出而进入试验室。
2.1.6试样篮,采用不锈钢或者其他耐热材质的网孔板制成,网孔尺寸一般为0.6~2.36mm;试样可均匀地摊薄放置在篮里,能够使空气在试样内部及四周流通。若有多个试样篮,可套放在一起。试样篮放在托盘上,托盘用于接收从试样篮网孔下落的沥青和矿料。
2.2烘箱: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5℃,并满足T0602中2.1要求。
2.3天平:满足称量量程要求,感量不大于0.1g。
2.4防护装置:防护眼镜、隔热面罩、隔热手套、可以耐高温650℃的隔热罩,试验结束后试样篮应放在隔热罩内冷却。
2.5金属盘:平底金属盘,尺寸比试样篮稍大。
2.6其他:刮刀、盆、钢丝刷等。
3准备试样
3.1从拌和厂、运料车或施工现场取松散热沥青混合料时,按T0701进行取样,缩分两份试样,一份试样质量不少于表T0735-1要求。将试样均匀平铺在金属盘中,在105℃±5℃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直至间隔1h的两次称量质量损失不大于0.05%,直接取热沥青混合料进行燃烧试验。
表T0735-1燃烧炉法试验一份试样最小质量要求
公称最大粒径(mm) | 一份试样最小质量(kg) |
≤9.5 | 1.2 |
≤13.2 | 1.5 |
≤16 | 1.8 |
≤19 | 2.0 |
≤26.5 | 3.0 |
≤31.5 | 3.5 |
≤37.5 | 4.0 |
3.2对于冷拌沥青混合料、稀浆沥青混合料等松散潮湿沥青混合料,按T0701进行取样,简单缩分两份试样,一份试样的干燥质量应不少于表T0735-1要求。每一份试样按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1)将试样移入金属盘中,均匀摊平,用小铲等分割成小块;然后移入120~150℃烘箱中适当烘干,至间隔1h两次称量质量损失不大于2%,并适当破碎。
(2)将烘箱温度调整为105℃±5℃烘干至恒重,至间隔1h两次称量质量损失不大于0.05%,并适当破碎,称取试样直接进行燃烧试验。
3.3对于稀释(冷补)沥青混合料松散试样,按T0701进行取样,缩分两份试样,一份试样的干燥质量应不少于表T0735-1要求。每一份试样按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1)将试样放置在成型温度+11℃的烘箱中,加热至稀释剂质量充分蒸发,至间隔1h两次称量质量损失不大于1%,并适当破碎。
(2)将烘箱温度调整为105℃±5℃烘干至恒重,至间隔1h两次称量质量损失不大于0.05%,并适当破碎,称取试样直接进行燃烧试验。
(3)加热和燃烧过程中注意防火安全。
3.4从沥青路面上钻取芯样或切割试件,或其他来源的结块沥青混合料,按T0701沥青混合料进行取样,每一份试样按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1)按T0701中11.3或11.4进行处理,室内采用电风扇吹风干燥,至表面无自由水;再按11.3中温度,在烘箱中加热至能够分散。
(2)一个芯样,或一块切割试件或结块沥青混合料,分散后一般即为一份试样。当分散后混合料数量较大时,应简单缩分一份试样,其质量不少于表T0722-1要求。
(3)将烘箱温度调整为105℃±5℃烘干至恒重,至间隔1h两次称量质量损失不大于0.05%,并适当破碎,称取试样直接进行燃烧试验。
4标定
4.1标定要求
4.1.1对每一种沥青混合料都必须进行标定,以确定沥青含量的修正系数和筛分级配的修正系数。
4.1.2当混合料产生下列变化时,应进行标定:
(1)任何一档矿料料源变化或者沥青来源、标号发生变化;
(2)单档集料配比变化超过±8%;
(3)RAP等再生料配比变化超过±5%;
(4)沥青用量变化超过±0.5%。
4.1.3每一种沥青混合料相应每一个燃烧炉需要标定独立修正系数。
4.2标定方法与步骤
4.2.1按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取代表性各档集料,将各档集料放入105℃±5℃烘箱加热至恒重,冷却后按配合比配出5份集料混合料(含矿粉)。
4.2.2将其中2份集料混合料,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32——2024)中T0302方法进行水洗法筛分。取筛分结果平均值为燃烧前的各档筛孔通过百分率PBi,其级配需满足被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级配范围要求。
4.2.3分别称量3份集料混合料质量mB1,精确至0.1g。按本规程T0740拌制沥青混合料。先采用目标沥青用量+0.3%~0.5%,预拌一锅料、弃用;然后按目标沥青用量拌制2份标定试样。称量拌和用沥青质量mB2,精确至0.1g。对于乳化沥青,需要取样测定残留物含量,换算得到乳化沥青残留物质量mB2,精确至0.1g₆
4.2.4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先进行养生。养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放入试样篮中。对于冷再生、稀浆混合料,养生后混合料,按本方法3.2烘干至恒重后,再放入试样篮中。
4.2.5预热燃烧炉。将燃烧温度设定为538℃±5℃(红外直接加热式为一般模式)。设定修正系数为0。
4.2.6称量试样篮和托盘质量mB3,精确至0.1g。
4.2.7试样篮放入托盘中,将加热的试样均匀地在试样篮中摊平,尽量避免试样太靠近试样篮边缘。称量试样、试样篮和托盘总质量mB4,精确至0.1g。计算初始试样总质量mB5(即mB4-mB3),并将mB5输入燃烧炉控制程序中。
4.2.8将试样篮、托盘和试样放入燃烧炉,关闭燃烧室门,检查燃烧炉控制程序中显示的mB4质量是否准确,即试样、试样篮和托盘总质量m2与显示质量mB4的差值不得大于5g,否则需调整托盘的位置。
4.2.9锁定燃烧室的门,启动开始按钮进行燃烧。当连续3min内,试样质量损失率小于初始试样总质量的0.01%/min时,燃烧炉会自动发出警示声音或者指示灯亮起警报,并停止燃烧。燃烧炉控制程序自动计算试样燃烧损失质量mB6,精确至0.1g。按下停止按钮,燃烧室的门会解锁,并打印试验结果,从燃烧室中取出试样盘。燃烧结束后,罩上保护罩适当冷却。
4.2.10将冷却后的残留物倒入金属盘中,用钢丝刷清理试样篮,确保所有残留物都收集到金属盘中。
4.2.11重复以上4.2.6~4.2.10步骤,燃烧第2份试样。
4.2.12按式(T0735-1)分别计算2份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Cfi 精确至0.1。
Cfi=(mB6/mB5-mB2/(mB1+mB2))×100 (T0735-1)
式中:Cfi——第i份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
mB1——每份集料混合料质量,g;
mB2——沥青质量(乳化沥青残留物质量),g;
mB5——初始试样总质量,g;
mB6——试样燃烧损失质量,g。
(1)当2个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差值≤±0.15%时,取平均值作为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
(2)当2个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差值>±0.15%时,重新准备2个试样按以上步骤进行燃烧试验,得到4个质量损失系数,去除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将剩下的2个修正系数取平均值作为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
4.2.13当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0.85%时,按照4.2.16进行级配筛分。
4.2.14当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0.85%时,设定燃烧温度482℃±5℃(红外直接加热式为弱烧模式),按照4.2.1~4.2.13重新标定,得到482℃±5℃(弱烧模式)沥青含量的修正系数Cf
(1)若482℃(弱烧模式)与538℃(一般模式)条件下的沥青含量修正系数差值≤±0.1%,则仍以538℃(一般模式)为燃烧试验条件,取相应修正系数作为最终的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
(2)若482℃(弱烧模式)与538℃(一般模式)条件下的沥青含量修正系数差值>±0.1%,则以482℃(弱烧模式)为燃烧试验条件,取相应修正系数作为最终的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
4.2.15确保试样得到充分燃烧,如果试样燃烧后仍然有发黑等物质,说明没有完全燃烧。如果沥青混合料试样的数量超过了设备的试验能力,或者一次试样数量太多燃烧不够彻底,可将试样分成两等份分别测定,再合并计算沥青含量。不宜人为延长燃烧时间。对于红外直接加热式燃烧炉,可调整为强烧模式。
4.2.16按照下列要求进行矿料筛分,计算级配修正系数:
(1)选择最终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所对应的2份试样的残留物进行筛分。
(2)按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选用所需筛孔试验筛,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成套筛,底部放上筛底。
(3)取燃烧后残留物放入盛水容器中,加水浸没。加一定量分散剂,使搅拌时能有少许起泡。当集料表面有油腻感时,加少许胶溶剂降低表面张力。
(4)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32——2024)中T0302进行水洗法筛分。若残留物0.075mm通过率<1%,也可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32——2024)中T0302进行干筛法筛分。
(5)计算两份试样的残留物各筛孔通过率算术平均值P′Bi,精确至0.1%。
(6)燃烧前、后各筛孔通过率差值均符合表T0735-2的范围时,取各筛孔通过率修正系数C′Pi=0,否则应按式(T0735-2)计算修正系数进行燃烧后混合料级配修正,精确至0.1。
表T0735-2燃烧前后混合料级配允许差值
筛孔(mm) | >2.36 | 2.36 | 0.15~1.18 | 0.075 |
允许差值(%) | ±5 | ±3 | ±2 | ±0.5 |
CPi=P′Bi-PBi (T0735-2)
式中:CPi——沥青混合料各筛孔通过率修正系数,%;
P′Bi——燃烧后各筛孔通过率,%;
PBi——燃烧前各筛孔通过率,%。
5试验方法和步骤
5.1应采用4.2标定中相同的燃烧炉、试样篮和相同的试验条件。按照标定时条件,将燃烧炉预热到设定温度,或按加热模式预热。将沥青含量修正系数Cf输入到控制程序中。
5.2称量试验篮和托盘质量m1,精确至0.1g。
5.3试样篮放入托盘中,将试样均匀地摊平在试样篮中。称量试样、试验篮和托盘总质量m2,精确至0.1g。计算初始试样总质量m3(即m2-m1),将m3作为初始的试样质量输入燃烧炉控制程序中。
5.4燃烧炉内置天平清零。将试样篮、托盘和试样放入燃烧炉,关闭燃烧室门。查看燃烧炉控制程序显示质量,即试样、试样篮和托盘总质量m2与显示质量mB4的差值不得大于±5g,否则说明托盘与燃烧炉内壁有接触,应调整托盘位置。
5.5锁定燃烧室的门,启动开始按钮进行燃烧。
5.6按4.2.9的方法进行燃烧,控制程序自动计算试样损失质量m4,精确至0.1g。注:在打开燃烧炉门时,温度会下降,但是在燃烧初期,其温度会高于设定值。
5.7按式(T0735-3)计算修正后的沥青含量,精确至0.01%。此值也可由燃烧炉控制程序自动计算。
Pb=m4×100/m3-Cf (T0735-3)
5.8燃烧结束后,取出试样篮罩上保护罩,待试样适当冷却后,将试样篮中残留物倒入金属盘中,用钢丝刷将试样篮所有残留物都清理到盘中,然后按4.2.16进行筛分,得到燃烧后沥青混合料各筛孔通过率P′Bi,修正得到混合料级配,即PBi=P′Bi-CPi。
5.9一组试验不少于2个平行试样。
6数据处理
取一组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沥青含量精确至0.1%,各筛孔通过率精确至0.1%。
7允许误差
7.1沥青含量的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0.23%,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37%。
7.2通过率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平均值≤10%时,为0.6%;平均值10%~20%时,为1.0%;平均值≥20%时,为3.4%。通过率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平均值≤10%时,为1.5%;平均值10%~20%时,为1.9%;平均值≥20%时,为4.7%。
8报告
8.1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8.2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来源。
8.3接样日期、样品描述。
8.4试验日期,燃烧炉类型、型号及编号。
8.5燃烧温度、沥青含量修正系数、级配修正系数,以及沥青含量和级配试验结果。
8.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在我单位整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试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