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鬼谷子论坛资料库手机版 官方网站!

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试验教学系统 :→ 学生注册  → 学生模拟软件客户端下载  |  → 教师登陆

欢迎来电咨询

400-860-9117

新闻中心

全国服务热线

400-860-9117

整站搜索

  •    

  •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沥青试验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试验标准>沥青试验标准

    T0771—2025 碎石封层集料保持率试验

    2025-09-24 09:56:41 已有 7 人浏览 作者:网站管理员

    T0771—2025  碎石封层集料保持率试验

     本文引用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71—2025  碎石封层集料保持率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平板冲击法测定集料保持率,以评价碎石封层中沥青结合料与集料的黏结性能。

    1.2本方法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的碎石封层。

    2仪具与材料

    2.1测试板:不少于3块,热轧钢制正方形平板。边长200mm±1mm,公称厚度4mm,内边缘高度6mm±1mm。测试板内表面有纹理,且任一个长度方向上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容许偏差≤0.5mm。

    2.2三点支架:由三个支点的刚性支座和垂直立柱组成,立柱顶端有一倾斜的V形溜槽。图中尺寸,支座尺寸允许误差为±0.2mm,其他尺寸允许误差为±1mm。

    2.3钢球:质量510g±10g,直径50.0mm±0.5mm。

    2.4橡胶滚轮:橡胶滚轮外侧包裹厚度15mm±2mm硬橡胶,按现行《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硬度的测定 第4部分:用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测定压入硬度》(GB/T39693.4)或《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邵尔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531.1)测定23℃±2℃的邵氏硬度为40A~150A。橡胶滚轮,直径250mm±3mm,宽度260mm±10mm,并连接一个手柄,手柄质量为5.45kg±0.5kg,橡胶滚轮、手柄及连接轴等总质量为25kg±1kg。

    2.5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kg,感量不大于0.1g。

    2.9电热板:可调温的电热板,面积不小于200mm×200mm。

    2.10低温箱:能保温-20℃±1℃。

    2.11温度计:量程0~50℃,分辨率0.1℃。

    2.12其他:刮刀、金属丝网篮、隔热垫、金属盘、塑料盒、计时器、红外温度枪。

     以上产品我公司均有生产和销售

    3试验准备

    3.1试验应在23℃±5℃室温条件下进行。

    3.2按本规程T0602方法准备不少于0.5kg沥青,加热至喷洒温度。喷洒温度可采用工程实际实施的温度;若无工程数据,可采用沥青结合料黏度20~120mPa·s相应温度。

    3.3取代表性集料,进行如下处理:

    (1)剔除明显过大、过小或片状的颗粒,准备4组集料。对于公称最大粒径≤9.5mm(如C6、C10)规格,1组100颗;对于公称最大粒径≥13.2mm(如C13)规格,1组50颗。

    (2)对于冷撒集料,先将温湿度箱预调温23℃±1℃、调湿至相对湿度55%±5%;将自然带有粉尘的集料置于网篮上,放入温湿度箱中恒温24h±1h。若工程上集料进行水洗,则应取集料用自来水、蒸馏水清洗,60℃条件下烘干≥12h或一夜,再放入温湿度箱中恒温24h±1h。

    (3)对于热撒集料,先将电热鼓风干燥箱预加热至工程实际集料热撒温度-5~-10℃;若无工程数据,可加热至85~100℃(道路石油沥青)、100~120℃(改性沥青)。将自然带有粉尘的集料置于金属盘中,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保温≥4h。若工程上集料进行水洗,则应取集料用自来水、蒸馏水清洗,60℃条件下烘干≥12h或一夜,再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保温≥4h。

    (4)当采用预裹覆集料时,按工程实际沥青用量、加热温度进行拌和预裹覆。预裹覆集料冷撒时,预裹覆集料在室温下冷却≥6h或一夜,将其置于网篮上,放入23℃±1℃、相对湿度55%±5%温湿度箱中恒温24h±1h。预裹覆集料热撒时,按工程实际集料热撒温度-5~-10℃,或按85~100℃(道路石油沥青)、100~120℃(改性沥青),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保温2h±15min。

    3.4若采用添加剂或改性剂,按工程掺量,在准备沥青试样时直接掺入沥青结合料中;或适当加水稀释后,在摆放集料之前,按工程掺量均匀喷洒在沥青试样上。

    3.5按测试板面积和工程实际沥青用量,计算沥青试样质量,对于乳化沥青为残留物和水分的总质量。

    3.6每次试验前,将测试板用溶剂、水清洗,干燥后,按如下要求注入沥青试样:

    (1)对于乳化沥青,将测试板预加热至60℃±1℃,恒温不少于1h。将测试板放在天平上清零,缓慢注入沥青结合料,直至达到计算的试样质量。为了使试样厚度均匀,可将测试板连同沥青试样水平放入预加热至60℃±1℃烘箱中加热不超过5min,至厚度均匀,必要时用刮刀整平。然后将测试板连同沥青试样放入23℃±1℃、相对湿度55%±5%的温湿度箱中调温20min±2min。

    (2)对于热沥青,将电热板上预加热至85~100℃(道路石油沥青)、100~120℃(改性沥青),用红外温度枪检查温度;将测试板放在电热板上加热不少于30min,至测试板温度与电热板温度一致。将测试板(放上隔热垫)放在天平上清零,缓慢注入热沥青结合料,直至达到计算的试样质量。将测试板连同沥青试样放回电热板上,加热不超过15min,至厚度均匀,必要时用刮刀整平。

    3.7按如下要求摆放集料,并进行养生:

    (1)对于乳化沥青,在其破乳之前,将测试板连同沥青试样从温湿度箱中取出,水平放置在一个平台上。将准备好的集料按10×10(100颗)或7×7+1(50颗)轻轻、均匀摆放在测试板的沥青试样上。注意不要用力按压集料。然后放入60℃±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养生24~48h,至乳化沥青蒸发至恒重。取出,在室温条件下静置30min。

    (2)对于热沥青,沥青试样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厚度均匀后,立即将准备好的集料轻轻、均匀摆放在沥青试样上。用橡胶滚轮在测试板上纵向上碾压3次,每次应沿相同方向碾压;然后在横向上再碾压3次,使集料嵌入沥青结合料中。将测试板连同试样置于35℃±1℃、相对湿度55%±5%的温湿度箱中养生3h±10min。

    (3)将完成养生的试样连同测试板置于-20℃±1℃低温箱中冷冻6h±10min。

    3.8一组试验应平行测试不少于3个有效试样。

    4试验方法与步骤

    4.1安装好三点支架,放在一个坚硬地面或坚硬平台上;用气泡水准仪校正支架水平状态,必要时用水平调平螺栓调平。将测试板连同碎石封层试样从温湿度箱中取出,碎石封层试样面朝下水平放置在三点支座上。

    4.2将钢球放置在溜槽内,让其自由落下冲击测试板,冲击位置位于测试板中心±15mm范围内。在10s内连续冲击3次。

    4.3在相同条件下1min内连续完成3个试样的测试。

    4.4完成3次冲击后,检查保留在测试板上和脱落的集料情况。对于脱落集料,若残留沥青面积超过集料嵌入沥青部分面积的5%,则判定为黏附有结合料;若仅在集料与沥青接触过渡边缘线上残留结合料,则判定为没有黏附结合料。

    (1)脱落且没有黏附结合料的集料颗粒数a;

    (2)脱落而仍黏附有结合料的集料颗粒数b;

    (3)黏结在测试板上的集料颗粒数c。

    5数据处理

    5.1按式(T0771-1)计算一个试样的集料保持率,精确至0.1。

    Ai=(bi+ci)×100/(ai+bi+ci)            (T0771-1)

    式中:Ai——第i试样的集料保持率,%;

    ai——脱落且没有黏附结合料的集料颗粒数;

    bi——脱落而仍黏附有结合料的集料颗粒数;

    ci——黏结在测试板上的集料颗粒数。

    5.2取一组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集料保持率试验结果,精确至0.1%。

    5.3当集料保持率不为0或100时,按式(T0771-2)计算一组试验的波动系数t,精确至0.1。

    748.png

    式中:t——波动系

    A——一组试样的集料保持率算术平均值;

    n——组试样的数量。

    6允许误差

    集料保持率重复性试验的波动系数应不大于20%。

    7报告

    7.1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7.2沥青的类型、标号,集料的岩性、规格和来源。

    7.3接样日期、样品描述。

    7.4试验日期,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7.5沥青、集料、测试盘的预处理温度和湿度,注明集料干燥、水洗、预裹覆情况。

    7.6沥青用量,集料摆放时沥青结合料的温度,试样养生和试验条件。

    7.7保留率试验结果。

    7.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在我单位整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试验标准。



    本文地址: /list_63/2124.html
    关键词: 碎石封层集料保持率试验,集料保持率试验,碎石封层集料残留率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