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GB T 17657-2022《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表面耐干热性能测定——方法2
1方法描述
确定试件表面涂饰层对热物体干烫的抵抗能力。本方法适用于表面进行涂饰或印刷的人造板产品。
2仪器设备和材料
2.1TD17657-GR人造板耐干热性能标准铝合金块:如图45所示的一块铝合金块,采用符合GB/T 3190—2020中表2规定的材料AIMgSi(合金6060)制造,板底机械磨平。
2.2鼓风干燥箱或者其他电加热板,要求加热温度至少高于试验温度10℃。
2.3TD17657-YH型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恒温恒湿可编程环境箱,能保持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2.4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器,精度士1℃。
2.5软湿布。
2.6隔热垫:采用无机材料制成,厚度为25mm,大小150 mm×150 mm。
2.7漫射光源:在试验区域上提供均匀漫射光。可采用亮度至少为2000 Ix具有良好漫射效果的自然光,也可以采用符合GB/T 9761—2008的比色箱的人造光。
2.8直射光源:60 W的磨砂灯泡,经磨砂处理后,保证光线只照射到试验区域,而不会直接射入试验者的眼中。光线投射到检查区域与水平呈30°~60°。
(以上产品我公司都有生产和销售)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
1——60W砂磨灯泡;2——开启背板;3——开启底板;4—观察区域:5———观察方向。
注:观察箱内表涂黑色油漆。
图46观察箱示例
3试件要求
试件应足够容纳所需进行的试验数目。相邻的试验区域周边之间,试验区域周边与试件边沿之间,至少应留有15mm的间隔。在试验同时开展处,试验区域的周边最少应隔开50mm。
如有必要,采用软湿布蘸取温和的清洁液擦洗试件表面,再用干净的软湿布蘸取蒸馏水或纯净水擦拭干净。
除非另有规定,在试验开始前,应将涂层干透的试件放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至少存放48 h。
4试验步骤
4.1干热试验
4.1.1试件调质处理后,立即在温度为(23±2)℃的环境中进行试验。
4.1.2将温度计或其他测温设备插入热源中心孔内。
4.1.3打开干燥箱,将作为热源的铝合金块升温到至少高于规定的试验温度10℃。根据产品种类要求,试验温度从下列温度中选取:70℃、85℃、100℃、120℃、140℃、160℃、180℃、200℃。
4.1.4用软湿布擦净试验区域。当热源温度高于规定的试验温度至少10℃时,将其移到隔热垫上。当热源温度达到规定的试验温度±1℃时,立即将其放到试验区域上,20 min后,移开热源。
4.1.5用软湿布擦净试验区域,至少放置16h。
4.2表面变化观察
将试件放入观察箱中,采用两种光源(2.7和2.8)中的任意一种单独照亮试件表面,使光线从试验区域表面反射进入观察者眼中,并使光线平行或垂直于试验表面纹理方向(如果有)。在距离试件0.25m~1m处,从任意多个角度观察试验区域变色、变泽、鼓泡或其他正常视力(含矫正后)可见的变化缺陷,并记录这些变化。
5结果评定和表示
5.1观察结果的评定
按以下规定评定试件表面变化等级:
五级:无可见变化(无损坏);
四级:仅在光源投射到试验表面,反射到观察者眼中时,有轻微可视的变色、变泽,或不连续印痕;
三级:轻微印痕,在数个方向上可视,例如近乎完整的圆环或圆痕;
二级:严重印痕,明显可见,或试验表面出现轻微变色或轻微损坏区域;
一级:严重印痕,试验表面出现明显变色或明显损坏区域。
5.2结果表示
板表面耐干热性能以同一张板内全部试件耐干热等级的最低级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