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引用:LY/T 2230—2013《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造板的防霉性能检验方法和人造板防霉质量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人造板的防霉性能检验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41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GB/T 18261—2013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 1741和GB/T 1826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霉人造板mold-resistant wood-based panels
人造板材表面霉菌生长分级为0级或1级的人造板。
4人造板防霉性能检验方法
4.1仪器设备与器皿
4.1.1蒸汽高压灭菌器:最高设计温度138℃,最高设计压力0.25 MPa。
4.1.2超净工作台:洁净等级不低于100级。
4.1.3恒温恒湿培养箱:控温范围(0~65)℃,控湿范围60%~90%。
4.1.4天平:感量0.01g.
4.1.5移液器:1000μL。
4.1.6离心机:转速≥5000 r/min。
4.1.7生物光学显微镜:40×~400×。
4.1.8血球计数板:医学和微生物学实验用。
4.1.9培养皿:直径90 mm。
4.1.10酒精灯、烧杯、镊子等。
以上产品我公司都有生产和经销,采购请联系我公司销售人员。
4.2主要材料及准备
4.2.1无菌滤纸
定性试纸,尺寸为(25±1)mm×(25±1)mm,置于121℃、0.1 MPa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保持30 min灭菌后备用。
4.2.2灭菌处理
培养皿、试管和移液器枪头等需要灭菌的用品,使用前需用普通报纸或牛皮纸袋包装好后,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中,用温度121℃、压力0.1 MPa,灭菌30 min。
4.3试剂和培养基
4.3.1消毒剂:75%乙醇溶液。
4.3.2润湿剂:吐温80、N-甲基乙磺酸(N-methyltaurine)、二辛磺化丁二酸钠(Dioctyl Sodium Sulp-hosuccinate)中任选一。
4.3.3察氏(Czapek)培养基:
——硝酸钠(NaNO₃),2.0g;
———磷酸氢二钾(K₂HPO₄),1.0g;
——氯化钾(KCI),0.5g;
——硫酸镁(MgSO₄·7H₂O),0.5g;
——硫酸亚铁(FeSO₄),0.01g;
——蔗糖,30g.
取上述成分加入1000 mL0.05%润湿剂水溶液中,加热溶解后,用0.1mol/L NaOH溶液调节pH使其在(25±1)℃时pH为6.5,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0.1 MPa压力灭菌30 min。
上述1000 mL培养液中加入15 g琼脂,加热熔化,用0.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使其在(25±1)℃时pH为6.5,配制固体培养基,分装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0.1 MPa压力灭菌30 min。
4.3.4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去皮马铃薯,200g;
——蔗糖,(20~30)g;
——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 mL。
洗净去皮马铃薯200 g,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煮沸30 min后过滤,在过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 g、琼脂(20~25)g,加水定容至1000 mL,再加热,待琼脂溶化后分装在3个500 mL细口三角瓶内,瓶口加棉花塞并包防水纸,置于蒸汽灭菌器中,压力0.1 MPa,温度121℃,灭菌30 min。灭菌后的培养基先放于无菌室或超净台上冷却至不烫手时,倒人已灭菌的培养皿(直径10 cm)中,每个培养皿(15~20)mL,制成平板培养基备用。
4.4检验菌种
人造板防霉性能检验菌种见表1。
表1人造板的防霉性能检验菌种
序号 | 菌种名称 | |
1 |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 | |
2 |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K. | |
3 | 桔青霉Penicillam citrinum Thom | |
4 |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 | |
5 | 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lans(de Bary)Arn. | |
6 |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ex Fr. | |
注:根据用户要求,还可适当增加其他菌种作为检验菌种,但所用菌种均需由国家级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
4.5试件制作与处理
与受检样品试件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空白对照人造板,裁制尺寸为(50±1)mm×(50±1)mm,厚度为公称厚度,编号为A。受检人造板试件尺寸与A相同,编号为B。以上各类试件数量均不少于6个。检验前应在超净工作台进行表面消毒,用75%乙醇溶液擦拭样品表面,1min后用无菌水冲洗,自然干燥后备用。
4.6检验步骤
4.6.1菌种活化
将保藏菌种接种在PDA培养基中,培养(7~14)d,在菌丝长满皿之前制备孢子悬浮液。每次制备孢子悬浮液必须使用新培养的霉菌孢子。
4.6.2混合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按GB/T 18261—2013中4.5.3的规定进行。
4.6.3平板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皿中注人查氏琼脂培养基,厚度(3~6)mm,凝固后48h内使用。
4.6.4霉菌活性控制
无菌滤纸铺在平板培养基上,用装有新制备的混合孢子悬浮液的喷雾器喷孢子悬浮液1.0 mL,使其充分均匀地喷在培养基和滤纸上。在温度(28±2)℃,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培养14 d,滤纸上应明显有菌生长,否则应重新制备孢子悬浮液。
4.6.5试件检验
4.6.5.1将空白对照试件(A)和受检试件(B)同时分别铺在培养基上,每一培养皿放置一块试件。喷孢子悬浮液1.0 mL,使其充分均匀地喷在培养基和样品上。每组3个试件。在温度(28±2)℃,相对湿度(80士5)%的条件下培养28 d.
4.6.5.2观测试件上表面霉菌生长状况,空白对照样(A)长霉面积应大于等于整个上表面积的10%,否则不能作为该检验的空白对照样品,整个检验需重做。
4.6.5.3表面未见霉点的样品取出时需立即在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4.6.6二次检验
按4.6.1~4.6.5重复进行二次检验。
4.7检验结果
取两次检验每组试件上霉菌感染面积的平均值作为霉菌感染的分级值。霉菌感染分级见表2。
表2人造板试件表面霉菌生长分级表
分级值 | 霉菌生长描述 | 霉菌生长情况 |
0 | 未长 | 表面没有霉菌生长,低倍(50×)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也未见霉菌生长 |
1 | 痕迹生长 | 试件表面有少许菌丝,但感染面积≤10% |
2 | 轻微生长 | 霉菌菌丝轻微生长,试件表面感染面积>10%但≤30% |
3 | 中度生长 | 霉菌菌丝中度生长,试件表面感染面积>30%但≤60% |
4 | 严重生长 | 霉菌菌丝严重生长,试件表面感染面积>60% |
5人造板防霉质量分级
人造板防霉质量分级见表3。表面霉菌生长分级0级或1级的人造板为防霉人造板。
表3人造板防霉质量分级
质量分级 | 霉菌生长分级值 |
0级(强防霉级) | 0 |
1级(防霉级)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