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鬼谷子论坛资料库手机版 官方网站!

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试验教学系统 :→ 学生注册  → 学生模拟软件客户端下载  |  → 教师登陆

欢迎来电咨询

400-860-9117

新闻中心

全国服务热线

400-860-9117

整站搜索

  •    

  •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试验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试验标准

    TD17657-49A地基承载力平板载荷试验成套设备配置及使用说明

    2025-08-24 11:10:18 已有 77 人浏览 作者:网站管理员


    一、概述

    本说明书适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地基土(含天然地基、处理后地基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测,通过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表层土)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测定地基土在承压板作用下的荷载-沉降关系,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等关键参数。




    二、主要仪器设备配置及技术要求

    (一)核心设备组成

    试验成套设备包括 承压板、加荷装置(压力源+载荷台架/反力构架)、沉降观测装置 三大部分,具体配置及技术参数如下:

    1. 承压板

    材质与形式:圆形或正方形钢质板(优先推荐),也可采用现浇/预制混凝土板;需具备足够刚度,避免试验过程中变形影响数据准确性。

    面积要求:

    浅层试验:承压板面积≥0.25m²(常规土层);软土或粒径较大填土≥0.50m²;含碎石土类时,承压板宽度应为最大碎石直径的10~20倍;复合地基建议采用大型载荷试验(更大尺寸承压板)。

    深层试验:承压板面积宜为0.5m²(标准推荐),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80cm(确保试验段土体不受侧向扰动)。

    e7c9c0e1-bddf-46a5-8b5d-d52184217c81.jpg

    2. 加荷装置

    压力源:提供稳定竖向荷载,可选液压装置(如电动油泵+千斤顶)或重物(如铸铁块、混凝土块);

    精度要求:出力最大允许误差≤±1%F.S(满量程的1%);安全过负荷率>120%(即最大加载量不超过设备额定容量的83%)。

    载荷台架/反力构架:

    功能:平衡千斤顶反力或直接承载重物荷载;

    要求:必须牢固稳定、安全可靠,承受能力≥试验最大荷载的1.5~2.0倍(确保试验过程无倾覆或变形);

    形式:反力构架(如锚桩反力、堆载平台)、载荷台架(配合重物加载)等。

    图片1.png

    3. 沉降观测装置

    功能:实时监测承压板在各级荷载下的沉降量;

    组成:位移仪表(大量程百分表或电子位移传感器)+ 固定点支架;

    精度要求:量测最大允许误差≤±1%F.S;

    安装要求:固定点需设置在不受试验变形影响的稳定位置(如试坑侧壁或基准梁),沉降观测点对称布置于承压板周边(通常4个方向,间距≥2倍承压板直径);

    可选类型:机械式百分表(量程≥50mm,精度0.01mm)、电子位移传感器(量程≥100mm,分辨率0.01mm)。

    图片2.jpg




    (二)辅助设备

    中砂垫层材料:用于承压板下方找平(厚度≤20cm,级配均匀);

    原状土取样工具:取土器(如薄壁取土器)、密封容器(用于试验前测定土的含水率、密度);

    水位控制设备:水泵(试验前将试坑/试井内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防止水位变化影响土体强度);

    工作棚(可选):防冰冻、曝晒、雨淋,确保试验环境稳定;

    数据记录工具:表格(按附录D表D.83格式)、计算机(用于数据整理与曲线绘制)、打印机(输出报告)。




    三、试验设备使用操作流程

    (一)试验前准备

    场地与试坑/试井开挖:

    在有代表性的地基位置整平场地,开挖试坑(浅层试验)或试井(深层试验);

    浅层试验:试坑宽度≥3倍承压板直径/宽度(确保承压板周围土体不受坑壁扰动);

    深层试验:试井直径=承压板直径(若试井直径>承压板直径,紧靠承压板周围土层高度≥承压板直径)。

    开挖后保持坑底土层原状(避免扰动),将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防止水位变化软化土体),并取2个原状土样测定含水率、密度(用于后续参数计算)。

    设备安装(严格按图2.2-1/2.2-2要求):

    步骤1:试坑面处理:整平试坑底面,铺设≤20cm厚中砂垫层找平,确保承压板与试验面紧密接触;

    步骤2:承压板安装:将承压板居中放置在砂垫层上,快速完成后续设备安装(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土体扰动);

    步骤3:载荷台架/反力构架安装:中心与承压板中心严格对齐,调整时严禁对承压板施加预压力;

    步骤4:沉降观测装置安装:固定点设于稳定位置(如试坑侧壁基准梁),观测点对称布置于承压板周边(间距均匀),确保仪表与承压板连接牢固且垂直。

    环境防护:试验点避免冰冻、曝晒、雨淋(必要时搭设工作棚),确保试验过程环境稳定。




    (二)加载与观测

    加载方式:采用 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常规慢速法);有地区经验时,可选快速法(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或等沉降速率法。

    加荷等级:8~12级(推荐10~12级),最大加载量≥设计要求荷载的2倍;

    每级荷载增量:取预估试验土层极限压力的1/10~1/12;若无法预估,参考表2.2(见下表)。

    试验土层特征

    荷载增量(kPa)

    淤泥、流塑黏土、松散粉细砂

    ≤15

    软塑黏土、疏松黄土、稍密粉砂

    15~25

    可塑~硬塑黏土、中密粉砂

    25~100

    坚硬黏土、中粗砂、碎石土

    50~200

    稳压与观测:

    每级荷载施加后,保持压力稳定(随时观察压力变化,通过调整压力源补偿设备变形引起的荷载损失);

    沉降观测时间间隔(慢速法):

    初始阶段:施加后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各测1次;

    后续阶段:每隔30min测1次,直至连续2小时每小时沉降量≤0.1mm(判定为相对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终止条件(满足任一即停止试验):

    承压板周边土明显侧向挤出、隆起或裂缝;

    本级沉降量>前级5倍,或p-s曲线出现明显陡降段;

    本级荷载下持续24h沉降未稳定;

    总沉降量>承压板直径/宽度的6%;

    未达极限荷载时,最大压力≥预期设计压力的2.0倍或超过第一拐点后3级荷载。

    卸载观测(可选):若需测定回弹模量,每级卸载量为加载增量的2倍,每卸一级后间隔15min测1次沉降,1h后再卸下一级,卸载完成后继续观测3h。




    (三)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特殊要求

    加荷分级:按预估承载力的1/15~1/10分级施加;

    终止条件补充:

    本级沉降量>承压板直径的4%,或p-s曲线陡降且沉降量超标;

    本级荷载下持续24h沉降未稳定;

    总沉降量>承压板直径/宽度的6%;

    持力层坚硬(沉降极小)时,最大加载量≥设计要求的2.0倍。




    四、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一)原始数据整理

    检查校对每级荷载下的压力值(F)和沉降量(s),汇总编制 荷载-沉降表(p-s表) 和 时间-沉降表(t-s表)。

    (二)曲线绘制

    p-s曲线(核心):以压力p(kPa)为横坐标,沉降s(mm)为纵坐标绘制;

    若直线段不经过(0,0)点,需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修正;

    辅助曲线(可选):s-t曲线(沉降-时间)、s-lgt曲线(沉降-对数时间),用于分析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三)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有明显直线段:取转折点对应的荷载为比例界限压力(p₀)和极限压力(pₗ);

    无明显直线段:按终止条件判定极限荷载(pₗ),或取对应特定沉降比(s/d,d为承压板直径)的压力(如低压缩性土取s=0.01~0.015d,中高压缩性土取s=0.02d)。

    (四)承载力基本值与变形模量计算

    承载力基本值(f₀):

    比例界限明确时:f₀ = p₀;

    极限荷载明确且pₗ<1.5p₀时:f₀ = pₗ/2;

    其他情况:按沉降标准取值(如s=0.01~0.02d对应的荷载)。

    变形模量(E₀):

    浅层试验:圆形板 E₀=0.785(1-μ²)Dcp/s;方形板 E₀=0.886(1-μ²)acp/s(μ为泊松比,D/ac为承压板直径/边长,s为沉降量);

    深层试验:E₀=ω' Dcp/s(ω'为与土类和深度相关的系数,查表2.7)。




    五、注意事项

    承压板必须与土层紧密接触,安装后尽快开始试验(避免土体固结影响);

    加荷过程需严格分级,严禁超载或突加荷载;

    沉降观测需准时、准确,避免人为读数误差;

    试验环境(如水位、温度)需尽量保持稳定,异常情况需记录说明;

    设备使用后需清洁维护(如千斤顶防锈、百分表防尘),长期不用时妥善存放。




    附:本说明书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及相关试验标准编制,具体操作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本文地址: /sybz/1911.html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