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关键试验,需严格遵循规范(如JTG E20 T0719)。以下是详细试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试件制备
1.混合料成型
试件尺寸:300mm×300mm×50mm(标准)或150mm×150mm×50mm(小型试模)。
成型方法:
轮碾法:用轮碾成型机压实,模拟实际路面密实度。
旋转压实法(可选):适用于SMA等特殊混合料。
密度控制:压实后试件密度需与目标配合比一致(误差±1%)。
2.试件处理
冷却脱模:成型后室温静置24小时,避免变形。
表面检查:剔除有裂缝、松散或厚度不均的试件。
二、预压处理(恒温保温)
将TD716-系列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机开机预热。
1.环境箱设置
试验温度:60℃(常规)或70℃(重载交通路段),根据工程要求调整。
保温时间:4~6小时(确保试件内部温度均匀)。
2.预压轮载(可选)
部分标准要求试件在正式试验前预压10次(如AASHTO T324),消除初始塑性变形。
三、加载测试
1.设备调试
试验轮校准:检查橡胶轮磨损(厚度损失≤5%),轮压调至0.7MPa±0.05MPa。
位移传感器归零:在试件表面预压3次后清零。
2.试验参数设置
碾压频率:42次/分钟(JTG标准)或26.5次/分钟(EN标准)。
总碾压次数:通常60分钟(约2520次),或至车辙深度达25mm(提前终止)。
3.数据采集
实时记录:软件自动采集车辙深度(d₁、d₂、dₙ)及对应碾压次数(N)。
关键测点:
d₁:试验开始后45分钟(t₁)的变形量。
d₂:试验开始后60分钟(t₂)的变形量。
四、结果计算与分析
1.动稳定度(DS)计算
N:试验轮往返碾压频率(次/分钟)。
示例:若t₂-t₁=15min,N=42次/min,d₂-d₁=2mm,则DS=315次/mm。
2.评价标准
中国规范(JTG F40):
|道路等级|动稳定度要求(次/mm)|
|高速公路|≥1000(普通沥青)|
|重载路段|≥2800(改性沥青)|
EN 12697-22:以相对变形率(%)或轮迹深度绝对值评价。
3.数据有效性验证
平行试验:同一混合料至少3个试件,变异系数≤20%。
异常处理:若车辙曲线突变(如试件开裂),需重新试验。
五、试验注意事项
1.温度控制
环境箱温度波动需≤±0.5℃,试件中心与表面温差≤1℃。
2.试件均匀性
避免混合料离析,碾压成型时确保骨料分布均匀。
3.设备维护
试验后清洁轮面残留沥青,定期校准压力传感器。
六、试验报告内容
试件编号、混合料类型、油石比。
试验温度、轮压、碾压次数。
车辙深度-时间曲线、动稳定度计算结果。
结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示例试验曲线
[车辙深度-时间曲线]
(横轴:时间/min,纵轴:车辙深度/mm,曲线应平滑无突变)
通过规范化的试验流程,可准确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为工程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如需TD716系列具体操作视频或原始数据模板,可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