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GB T 17657-2022《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尺寸稳定性测定——方法1
1方法描述
确定试件在温度20℃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尺寸变化。本方法适用于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产品。
2仪器设备
2.1使用TD17657-YH型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恒温恒湿可编程环境箱,可实现温度(20±1)℃,相对湿度(30~90)%、示值误差±3%,的试验要求。具有温湿度连续记录、储存功能。
2.2TDSB-BC型人造板尺寸稳定性标准长度测量仪,精确度±0.01 mm。图36为一种长度测量仪示例。单位为毫米
图36长度测量仪示例
2.3校准杆,足够长度的不锈钢杆,校正测量仪长度,校准杆读数值在0.01 mm以内。
2.4千分尺,量程0mm~25mm、25mm~50 mm、50 mm~75mm,分度值0.01 mm。
2.5游标卡尺,量程0mm~150 mm,分度值分度值0.05mm或优于0.05mm。
2.6天平,感量0.01g.
3试件要求
通常试件尺寸为长l=(300±1)mm;宽b=(50±1)mm。
试件8个,其中纵向、横向各4个。
4试验步骤
4.1测点标记
以适当的方式标记试件测量点,保证再次测量在同测点进行,测点位置及标记如下。
a)厚度测量点:位于试件长度轴线上,距试件端部各50 mm、间隔100 mm,共三点,如图37所示。可采用非水溶性记号笔标记。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1——墨水标记;2——玻璃板。
图3 7带玻璃板的试件厚度测量点示意图
b)长度测量点:合适的参照系统包括胶合在试件端部的、厚度至少为1 mm的玻璃板(图37)。另一可选择的参照系统是金属扣,相隔250 mm,距端部25 mm。金属扣可用机械方式固定,也可采用胶黏剂胶合在试件表面,但不能用水溶性或吸湿的胶黏剂。如证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也可使用其他标记形式。
4.2调湿处理
将试件分成两组,每组4个,其中纵向、横向结构试件各两个。分别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按表2规定的处理条件,依次进行步骤1、步骤2、步骤3调湿处理,每一步骤处理至试件质量恒定(在相隔24 h两次称重结果之差不超过试件最后一次称重质量的0.1%)。
表2试件平衡处理程序
步骤 | 第1组 | 第2组 |
1 | 20℃,30%(相对湿度) | 20℃,85%(相对湿度) |
2 | 20℃.65%(相对湿度) | 20℃,65%(相对湿度) |
3 | 20℃.85%(相对湿度) | 20℃.30%(相对湿度) |
4.3试件测量
在测量长度之前,用校准杆校正长度测量装置。若试件出现翘曲或弯曲,应将其展平。在完成表2中步骤2、步骤3调湿处理后,分别测量试件厚度和长度:
—试件厚度(在三个点测量厚度,见图37);——长度标记之间的距离。
所有测量工作应在平衡处理环境中进行,或从恒温恒湿箱中取出试件后5min内完成。
5结果计算与表示5.1长度变化
每一试件长度的相对变化,按式(23)和式(24)计算,精确至0.1 mm/m:
ΔL65,85=(L85-L65)/L65×1000
ΔL65,30=(L30-L65)/L65×1000
式中:
ΔL65,85——相对湿度从65%~85%时长度的相对变化,单位为毫米每米(mm/m);
ΔL65,30——相对湿度从65%~30%时长度的相对变化,单位为毫米每米(mm/m)。
L85——在20℃,85%(相对湿度)时测量点之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65——在20℃,65%(相对湿度)时测量点之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30——在20℃,30%(相对湿度)时测量点之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5.2厚度变化
每一试件3点厚度的变化,按式(25)和式(26)计算,其结果为3个测量点的平均值,精确至0.1%。
Δt65,85=(t85-t65)/t65×100
Δt65,30=(t30-t65)/t65×100
式中:
Δt65,85——相对湿度从65%~85%时厚度的相对变化,%;
Δt65,30——相对湿度从65%~30%时厚度的相对变化,%;
t85——在20℃,85%(相对湿度)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65——在20℃,65%(相对湿度)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30——在20℃,30%(相对湿度)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5.3结果表示
板长度变化值以同一组内全部试件的长度变化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mm/m。板厚度变化值以同一组内全部试件的厚度变化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尺寸稳定性以板长度和厚度变化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