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GB T 17657-2022《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表面耐污染性能测定——方法1
1方法描述
确定试件表面与常用的引起污染的试剂接触一定时间并清洗后试件表面的变化。试件表面与规定的污染物在规定温度下接触规定的时间,清洗后,依据试件表面的污染腐蚀情况评价其耐污染性能等级。本方法适用于抗污染性能较高的产品。
2仪器设备和材料
2.1人造板水平检测台,照明为上方的自然光线或照度为800 lx~1000 Ix的白色荧光灯。
2.2加热源建议使用电加热板,如热炉或其他的可加热的装置。
2.3容器,适合装热咖啡、茶、牛奶。
2.4温度计,0℃~100℃,精度1℃。
2.5玻璃盖板(如表面皿)。2.6吸管。
2.7润湿剂,如家用清洁剂。
2.8溶剂,例如乙醇、丙酮、丁酮等。
2.9软质干净布块。
2.10硬质尼龙毛刷,如指甲油刷。2.11脱脂棉。
3污染物
污染物种类及对应试验条件见表6。表6中带有*标记的5种污染物作为常规试验污染物。若有投诉,应使用有争议污染物(从表6中第1、2、3组中选出)来验证板材耐污染性能。供应商和客户商议后也可选用表6中的其他污染物。
表6污染物及试验条件
污染物 | 试验条件 |
第 1 组 | 在常温环境下将污染物置于试件表 面 ; |
第 2 组 *咖啡(每升水中含咖啡120g) | 在污染物的温度为80℃±2℃时将其置于试件表面; |
第 2 组 碱溶液清洗剂(10%浓度) 唇膏 | 在常温环境下将污染物置于试件表 面 ; |
第 3 组 | 在常温环境下将污染物置于试件表 面 ; |
比第3组中浓度大的酸类和碱类物质(可能作为清洁剂出售),即使短时间的接触也可能造成表面的损坏或者痕迹。此类材料一旦洒出应立即洗掉。 |
4试件要求
在样品的任意部位截取同厚度试件,其大小可以并排放下所有污染物。如果表面装饰层不同,需指明试验面。
5试验步骤
5.1用脱脂棉将试件表面擦干净。
5.2在水平放置的两个测试试件上表面,用吸管滴加2滴~3滴(约0.1mL~0.15mL)污染物,污染物的温度根据表6的规定。用玻璃盖板覆盖其中一块试件表面的污染物。
5.3接触时间达到表6规定要求后,视污染物种类,可先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污染物质(例如清洗指甲油的乙酸丁酯),然后用含有润湿剂的水清洗,最后用乙醇或其他溶剂清洗表面,并用脱脂棉擦干。对表面为网纹(或浮雕)的试件,可用毛刷清除网纹表面污染物再清洗。
5.4清洗完毕1h后,将试件放置在检测台上,在距离试件40 cm处用正常视力(含矫正后)观察试件表面污染情况。
6结果评定和表示
6.1观察结果的评定
按以下规定评定试件表面变化等级,分别按5种污染物每一种在两个试件表面状态下(覆盖或未覆盖玻璃盖板)的测试结果的最低级别表示:
5级:无明显变化;
4级:光泽和/或颜色有轻微变化;3级:光泽和/或颜色有中等变化;
2级:光泽颜色有明显变化,和/或表面结构轻微变化,如出现裂纹鼓泡;1级:表面结构明显变化,和/或变色,和/或全部或部分分层。
6.2结果表示
板表面耐污染性能以一张板内所有试件对5种污染物耐污染等级的最低级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