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GB/T 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三轴压缩试验-一个试样多级加荷试验
1.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试样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第19.4.1条的规定。
施加第一级周围压力,试样剪切应符合本标准第19.4.2条第1款的规定。当测力计读数达到稳定或出现倒退时,测记轴向位移和测力计读数,关闭电机停止剪切,将轴向压力退至零。
施加第二级周围压力。此时测力计因施加周围压力而增加,应重新调至原来读数值,然后升高升降台。当测力计读数微动时,表示试样帽与测力系统重新接触,再按原剪切速率剪切,直至测力计读数稳定或接近稳定为止。按此进行其余各级周围压力的试验。最后一级周围压力下的剪切累积应变不应超过20%。
试验结束后,关周围压力阀,拆除压力室罩,取下试样称量,并测定剪切后的含水率。
2.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试样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第19.5.1条的规定。
试样的固结应符合本标准第19.5.2条的规定。
试样的剪切应符合本标准第19.5.3条的规定。施加第一级周围压力,试样剪切应变速率应符合本标准第19.5.3条第1款的规定。第一级剪切完成后,退除轴向压力,待孔隙水压力稳定后施加第二级周围压力,进行排水固结。
固结完成后进行第二级周围压力下的剪切,并按本标准第19.7.2条第1款~第3款的步骤进行第三级周围压力下的剪切,累计剪切累积应变不应超过20%。
试验结束后,关周围压力阀,尽快拆除压力室罩,取下试样称量,并测定剪切后的含水率。
计算、制图和记录
3.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样的高度、面积、体积及剪切时的面积应按表19.8.1中的公式计算。
表19.8.1高度、面积、体积计算表
项目 |
起始 | 固结后 |
剪切时校正值 | |
按实测固结下沉 | 等应变简化式样 | |||
试样高度(cm) | h0 | hc=hn-Δh | hc=h0×(1-ΔV/V0) | — |
试样面积(cm²) |
A₀ |
Ac=(V0-ΔV)/hc |
Ac=A0×(1-ΔV/V0)2/3 | Aa=A0/(1-0.01ε1) (不固结不排水剪) |
Aa=AC/(1-0.01ε1) (固结不排水剪) | ||||
Aa=(Vc-ΔVi)/(hc-Δh1) (固结排水剪) | ||||
试样体积(cm³) | V₀ | Vc=hcAc | 一 |
注:表中,Δhc为固结下沉量,由轴向位移计测得(cm);ΔV为固结排水量(实测或试验前后试样质量差换算)(cm³);ΔVi为排水剪中剪切时的试样体积变化(cm³),按体变管或排水管读数求得;ε₁为轴向应变(%);Δhi试样剪切时高度变化(cm),由轴向位移计测得,为方便起见,可预先绘制ΔV-hc及ΔV-Ac的关系线备用。
主应力差(σ1-σ3)应按下式计算:
(σ1-σ3)=CR/Aa×10
式中:σ1——大主应力(kPa);
σ3——小主应力(kPa);
C-—测力计率定系数(N/0.01mm);
R——测力计读数(0.01mm);
Aa——试样剪切时的面积(cm²)。
有效主应力比(σ1/σ3)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σ'1/σ'3)=(σ1-σ3)/σ'3+1
σ'1=σ1-u
σ'3=σ3-u
式中:σ'1、σ'3——有效大主应力和有效小主应力(kPa);
σ1、σ3——大主应力与小主应力(kPa);
u——孔隙水压力(kPa)。
孔隙压力系数B和A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B=u0/σ3
A=ud/B((σ1-σ3)
式中:u0———试样在周围压力下产生的初始孔隙压力(kPa);
ud——试样在主应力差(σ1-σ3)下产生的孔隙压力(kPa)。
4.制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需要分别绘制主应力差(σ1-σ3)与轴向应变ε1的关系曲线,有效主应力比(σ'1/σ'3)与轴向应变ε1的关系曲线,孔隙压力μ与轴向应变ε1的关系曲线,用(σ'1-σ'3)/2[(σ1-σ3)/2]与(σ'1+σ'3)/2[(σ1+σ3)/2]作坐标的应力路径关系曲线。
破坏点的取值可以(σ1-σ3)或(σ'1/σ'3)的峰点值作为破坏点。如(σ1-σ3)和(σ'1/σ'3)均无峰值,应以应力路径的密集点或按一定轴向应变(一般可取ε1=15%,经过论证也可根据工程情况选取破坏应变)相应的(σ1-σ3)或(σ'1/σ'3)作为破坏强度值。
应按下列规定绘制强度包线:
1)对于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及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以法向应力σ为横坐标,剪应力τ为纵坐标,在横坐标上以(σ1f+σ3f)/2为圆心,(σ1f-σ3f)/2为半径(f注脚表示破坏时的值),绘制破坏总应力圆后,作诸圆包线。该包线的倾角为内摩擦角φu或φcu,包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黏聚力cu或ccu;
2)在固结不排水剪切中测孔隙压力,则可确定试样破坏时的有效应力。以有效应力σ'为横坐标,剪应力为τ为纵坐标,在横坐标轴上以(σ'1f+σ'3f)/2为圆心,(σ1f-σ3f)/2为半径,绘制不同周围压力下的有效破坏应力圆后,作诸圆包线,包线的倾角为有效内摩擦角φ′,包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有效黏聚力c';
3)在排水剪切试验中,孔隙压力等于零,抗剪强度包线的倾角和在纵轴上的截距分别以φd和cd表示;
4)如各应力圆无规律,难以绘制各圆的强度包线,可按应力路径取值,即以(σ'1-σ'3)/2[(σ1-σ3)/2]为纵坐标,以(σ'+σ'3)/2[(σ1+σ3)/2]为横坐标,绘制应力圆,作通过各圆之圆顶点的平均直线。根据直线的倾角及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φ'和c':
φ'=sin-1tana
φ=sin-1tana
c'=d/cosφ'
式中:α——平均直线的倾角(°);
d——平均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kPa)。
5.本试验的记录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表D.34~表D.36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