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简介
TD50123-CSC型粗粒土垂直渗透变形仪由鬼谷子论坛资料库手机版依据GB/T 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开发生产,并符合DL/T 5356-2006《水电水利工程粗粒土试验规程》及SL 237-056-1999《水电水力工程粗粒土试验规程》相关要求。本仪器采用渗透水流自下而上的试验方式,主要用于测定粗颗粒土在渗流作用下的垂直渗透系数,以及细颗粒随渗流逐渐流失的临界坡降(管涌)和土体整体浮动时的破坏坡降(流土),适用于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粗粒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
二、技术参数
项目 | 参数详情 |
试筒尺寸 | 内直径300mm×高度600mm |
加荷设备 | 1套(杠杆加压系统,用于模拟试样上覆压力) |
供水箱规格 | 440mm(长)×200mm(宽)×450mm(高) |
溢流水箱规格 | 160mm(长)×100mm(宽)×120mm(高) |
控制方式 | 触摸屏(操作界面直观,支持参数设置与数据实时显示) |
整机重量 | 约450kg |
三、仪器结构
本仪器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其余辅助工具由实验室自行配备):
1.机箱:承载试件桶、供水系统及加荷设备的主体框架。
2.试件桶:包括上桶、中桶、下桶及配套法兰,用于装填试样并形成封闭渗透空间(内径300mm,高600mm)。
3.供水箱:不锈钢材质,用于储存试验用水(保持常水头),通过软管向试件桶供水。
4.溢流水箱:用于调节系统水位平衡,确保试验过程中水头稳定。
5.加荷设备:包含活塞杆、加荷框架、加荷杠杆及百分表支架,用于对试样施加垂直压力(模拟不同上覆荷载)。
6.溢流水箱提升设备:用于精确调节溢流水箱高度,控制渗透水头差。
7.触摸屏:集成控制与数据显示功能,支持试验参数设置与实时监测。
8.软管:连接供水箱、试件桶及溢流水箱,用于水流传输。
9.量测设备:测压管(用于监测渗透过程中各点水头变化,间距通常为10cm左右)。
四、试样制备
(一)扰动试样制备
1.土样选取与分析: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确定试样的颗粒级配并绘制级配曲线。
2.仪器适配性检查:根据试验土样的最大粒径,确保仪器内径≥5倍试样最大粒径(若常规仪器内径不满足要求,需定制大直径渗透变形仪,或对超粒径颗粒单独处理)。
3.试样质量计算:根据目标干密度(ρd)及试样高度(h),按公式md=ρd×π×(D/2)²×h计算所需试样质量(D为试筒内直径300mm)。
4.装填要求:
为减少粗细颗粒分离,保证试样均匀性,需分层装填(每层级配一致),并酌加试样质量1%~2%的水分拌和均匀。
装填分层厚度:砂土一般为2~3cm;砂砾石及砂卵石为d85(累计颗粒含量85%对应的粒径)的1.5~2.0倍;总厚度要求:砂土≥10cm,细砾石≥15cm,中粗砾石20~25cm,卵石≥d85的3~5倍(需包含试样中最大颗粒)。
5.压实处理:采用击实锤分层击实(风化石渣或易碎土料可采用振动加密法),直至达到目标干密度。
(二)原状试样制备
1.取样位置:选择具有代表性地层和渗流流态条件的部位(如防渗墙底部、坝基内部、水流出逸段、抗渗强度较低处等)。
2.土柱切削:在取样点挖取尺寸大于试样尺寸的土柱,去除表面扰动土后,用削土工具缓慢修整至圆形目标尺寸。
3.衬垫与固定:土柱底面铺设平整砂垫层,套入试样筒身(筒身与土样间隙均匀),埋设中间测压管(间距约10cm),随后在土样周围浇注膨胀快凝水泥砂浆(配合比:水灰比0.65、灰砂比1:1,掺20%生石膏、20%氯化钙、0.005%铝粉),养护24小时至具有一定强度。
4.试样安装:切断土柱后连同筒身运至室内,削平试样下端,依次放置下透水板及斜透水板,连接上下进水口与供水管。
五、试样饱和
试样装填完成后,需采用热水饱和法排除内部空气,具体步骤如下:
1.测量试样实际厚度,向供水箱注入热水(温度≥室温,避免气泡堵塞孔隙),使水位略高于试样底部。
2.缓慢提升供水箱(每次提升1cm),待水位与试样内水位齐平时停10分钟,确保水充分渗入;重复此过程直至供水箱水位升至试样顶部,使水自下而上缓慢渗透饱和试样。
3.饱和过程中同步开启相应测压管,观察水位变化,确保气体完全排出。
六、使用步骤
1.试件桶组装:取下上桶及中桶,在下透水板表面铺设一层滤网(防止细颗粒流失),滤网边缘涂抹防水材料(油泥或橡皮泥密封),将中桶法兰与下桶法兰对齐并用螺栓紧固。
2.初始饱和:将右侧不锈钢供水箱水位下降至低位,注入适量热水;打开试件桶下桶下方阀门及上方排气阀,向桶内冲水排气(排气孔出水即表示下桶已充满水);随后缓慢提升供水箱水位(每次1cm),待水位与试样内水位齐平后停10分钟,继续提升,使水自底部向上渗入饱和试样。
3.初始渗透坡降设置:当试样筒水位达到溢流口位置时,根据试样细粒含量初步判断渗透变形类型(管涌或流土),设定初始渗透坡降及递增值(参考经验值:细粒含量高时初始坡降宜小,如0.05~0.1;粗粒为主时可适当增大)。
4.渗透试验监测:
每调节一次渗透坡降后,静置30分钟至1小时,期间测记各测压管水位(精确至毫米),并用量筒测读渗水量3次(每次间隔10~20分钟,取平均值);同步记录水温、室温。
观察并记录试验现象:水的浑浊度、气泡冒出情况、细颗粒跳动/移动/流失状态、土体悬浮或整体浮动迹象、渗流量及测压管水位变化等。
若连续4次测得的渗水量及水位基本稳定且无异常现象(如细颗粒流失加剧),则提升至下一级水头(按设定递增值调整)。
5.试验终止:当渗透坡降增至某一值时,若出现临界坡降(管涌:细颗粒开始大量流失)或破坏坡降(流土:土体整体浮动或悬浮),或水头无法继续增加时,结束试验。
七、仪器保养
1.清洁与排水:试验结束后立即排空供水箱、试件桶及管路内的积水,防止长期存放导致金属部件氧化生锈。
2.试样清理:彻底清除试件桶内的残留土样,确保桶内壁无黏附颗粒,保持桶体清洁。
3.台面维护:擦拭仪器台面,确保无污渍残留。
4.断电安全:试验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断开电源连接,避免长时间通电引发安全隐患。
注意事项:
试验用水建议采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减少杂质对测压管及管路的堵塞风险;
操作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仪器,防止试样桶连接部位松动;
定期检查各密封部件(如法兰螺栓、防水材料)的完整性,确保试验密封性;
触摸屏操作时避免尖锐物体触碰,防止屏幕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