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764-1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流动性试验仪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与依据
本仪器依据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及《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相关规定设计制造,专用于测定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即流动性)。通过量化混合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动特性,为实验室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关键参数,适用于试验室标准检测及工程现场品质管理。

二、技术参数
项目 | 参数详情 |
落锤材质 | 铜制(密度均匀,耐磨损,确保下落稳定性) |
支架功能 | 固定落锤,保证下落过程垂直导向 |
落锤重量 | 995g(精确标定,误差≤±1g) |
落锤总高 | 270mm(含导孔结构,高度符合标准测试要求) |
落锤弧度 | 58°(特定弧面设计,减少空气阻力影响) |
盛样桶容积 | 12L(适配标准试样量,桶壁光滑,避免混合料附着影响测试结果) |
三、试验步骤
(一)混合料拌和(试样制备)
按以下流程制备符合要求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试样:
1.加热矿料:将规定级配的各种规格矿料在230±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去除水分)。
2.初拌:将烘干矿料投入搅拌锅,加入定量沥青,以约6分钟的时间均匀搅拌(初步混合沥青与粗细集料)。
3.加矿粉:加入经加热处理的矿粉(避免结团),继续搅拌40~50分钟(确保矿粉与沥青、矿料充分裹覆)。
4.温度控制:全程拌和温度严格控制在210~260℃范围内(此温度区间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典型施工温度)。
(二)流动性测试流程
1.试样注入与准备
将拌和均匀且达到目标温度的混合料,沿盛样桶边缘缓慢注入桶内(避免冲击导致局部密度不均)。
待试样温度稳定至目标测试温度(210~260℃范围内)后,将支架竖直立于盛样桶边缘(确保支架导孔垂直对准试样中心)。
通过支架导孔,将落锤垂直放置于试样表面正中央(落锤顶杆与试样接触,初始位置为导孔上沿)。
2.流动性测量
释放落锤:轻轻放下落锤(避免外力干扰),同时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记录时间:当落锤上的两个刻度线通过支架导孔时,停止计时,记录该时间间隔(单位:秒)。此时间即为当前温度下混合料的流动性指标(时间越短,流动性越好)。
同步记录温度:测试时同步测量并记录试样的实时温度(精确至0.5℃)。
3.多温度点测试
为全面评估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在210~260℃范围内选取3~4个不同温度点(如210℃、230℃、250℃、260℃),分别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各温度对应的流动性时间。
4.施工现场测试(可选)
实际施工时,可直接测量从浇筑式专用运输车中放出混合料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按上述方法测试流动性,快速判断混合料是否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四、注意事项
1.设备清洁与存放:
试验完成后,用软布擦拭落锤、支架及盛样桶内壁,清除残留沥青混合料(避免固化影响下次测试)。
设备需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防止潮湿腐蚀铜制落锤或金属支架。
2.操作轻拿轻放:
移动或存放时需轻拿轻放,尤其注意保护落锤的顶杆部分(避免碰撞变形导致下落垂直度偏差)。
落锤需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可通过支架导孔校准),否则会影响下落时间测量的准确性。
3.温度控制关键:
拌和温度与测试温度必须严格符合标准范围(210~26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混合料过稀(流动性虚高),温度过低则可能过稠(流动性偏低)。
4.测试重复性:
同一温度下建议重复测试2~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温度的流动性结果(减少操作误差)。
附:随机附件清单(根据实际设备配置可能调整)
铜制落锤(995g,带刻度线)×1
固定式支架(带垂直导孔)×1
12L盛样桶(不锈钢/铝合金材质)×1
温度计(0~300℃,精度±0.5℃)×1
搅拌锅及拌和工具(可选配)×1
使用说明书及合格证×1
售后服务:
如遇设备故障或操作疑问,请联系厂家技术支持(提供设备编号及具体问题描述)。
保修期:主机1年,易损件(如落锤顶杆、密封件)3个月(非人为损坏)。
*本说明书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制造商所有,技术参数及试验方法以最新标准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