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鬼谷子论坛资料库手机版 官方网站!

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试验教学系统 :→ 学生注册  → 学生模拟软件客户端下载  |  → 教师登陆

欢迎来电咨询

400-860-9117

新闻中心

全国服务热线

400-860-9117

整站搜索

  •    

  •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沥青试验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试验标准>沥青试验标准

    T0603—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2025-08-31 11:42:13 已有 5 人浏览 作者:网站管理员


    本文引用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603—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T0603——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

    1.2半固态、固态、黏稠沥青以及块状、粉末状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相对密度的标准温度为25℃。稀释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乳化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25℃。当采用其他温度时,应在报告中备注。

    1.3除液体密度计法测定稀释沥青的密度外,应在标准温度或预设的目标温度条件下测定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

    2仪具与材料

    2.1玻璃比重瓶:玻璃制,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3-1所示。瓶塞与瓶口须仔细研磨,配合严密。瓶塞上表面光滑平整,中间有一个垂直孔,下表面为凹面,以便气泡由孔中逸出。盖上瓶塞后的比重瓶容积为24~30mL,质量不超过40g

    T0603-1玻璃比重瓶(尺寸单位:mm)

    2.2金属比重瓶:不锈钢制,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3-2所示。瓶内表面光滑,瓶口与瓶塞配合严密。瓶塞上表面光滑,中间有一个垂直孔,下表面为光滑凹面,以便气泡由孔中逸出。盖上瓶塞后的容积为100mL

     

    T0603-2金属比重瓶

    2.3液体密度计及密度计量筒:液体密度计,玻璃制,密度范围8001100kg/m³,分度值0.5kg/m³;密度计量筒,透明玻璃或金属圆筒形容器,用于盛装密度试验的试样。为倾倒方便,密度计量筒上边缘应有一斜嘴;量筒内径至少比所用的密度计外径大20mm;量筒高度应能使密度计在试样中漂浮时,密度计底部与量筒底部的间距至少有25mm

     

    注:可选择《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SH/T0316——1998)SY-05系列密度计。

    2.4容量瓶:500mL

    2.5恒温水槽:控温精度为±0.1℃。

    2.6电热鼓风干燥箱:满足T06022.1要求的烘箱。

    2.7天平:最大称量510kg,感量0.1g;最大称量2000g,感量0.01g;最大称量500g,感量1mg。分析天平宜采用防静电涂层玻璃防风罩。

    2.8烧杯:100mL150mL250mL数支;600800mL一支。

    2.9温度计:量程050,分度值0.1;量程50100,分度值0.1;量程0~200,分度值1℃。

    2.10浸没液体:新煮沸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11标准筛:筛孔孔径0.6mm2.36mm的金属标准筛各一个。

    2.12真空干燥器:负压可达到3kPa±0.3kPa,且真空泵抽吸速率不小于1L/s2.13洗液:玻璃仪器清洗液,三氯乙烯(分析纯)等。

    2.14表面活性剂:洗涤灵等。

    2.15秒表:分度值0.1s

    2.16计时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最小分度值0.1s,最大允许误差±0.10s/h

    2.17其他:洁净、不起毛的软布,夹钳或防静电的丁腈手套等。

    3半固态、固态和黏稠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玻璃比重瓶法)

    3.1目的与适用范围

    3.1.1本方法适用于半固态、固态和黏稠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也适用于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残留物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湖沥青等固态沥青,难以加热熔化,可将试样破碎后,按碎块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3.2准备工作

    3.2.1分析天平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使用,相对湿度宜为60%±10%,或在分析天平罩内设置负离子源。当相对湿度低于50%时,分析天平及称量物应采用铝箔进行静电检查,消除静电后再进行称量。试验过程中采用夹钳或洁净丁腈手套取测定质量变化的盛样瓶,避免手直接接触。

    3.2.2称量干燥比重瓶质量,然后放入烘箱加温至5080℃。

    3.2.3在烧杯中注入浸没液体,液面应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预定的试验温度。

    3.2.4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槽中恒温,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

    3.2.5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浸没液体达到设定试验温度±0.1,恒温约30min

    3.3比重瓶的标定

    3.3.1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涤比重瓶,然后105℃±5℃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m,精确至1mg

    3.3.2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满比重瓶,轻轻塞上瓶塞;将比重瓶放进烧杯,塞紧瓶塞,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达到试验温度后,恒温不少于30min

    3.3.3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擦拭瓶塞顶部一次,然后迅速擦干比重瓶外周,立即称其质量m,精确至1mg

    注: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因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如果在称量时潮气在比重瓶外周凝结,称量质量前再迅速擦干比重瓶的外周,但不包括瓶塞顶部。

    3.3.4每个比重瓶标定2次,取平均值。

    3.3.5再次洗净比重瓶,然后105℃±5℃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3.6比重瓶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不同试验温度应分别标定。每次密度试验之前,称量干燥比重瓶质量,并与记录的比重瓶质量比较,若两者之差大于5mg,则重新进行比重瓶标定。

    3.4试验步骤

    3.4.1T0602方法,将样品制备成液态的热沥青试样,立即注入预加温的比重瓶中至2/33/4高度。不得使试样黏附比重瓶的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入气泡。

    3.4.2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盖上玻璃板等防尘,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然后称取比重瓶连同瓶塞质量m3,精确至1mg

    3.4.3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满盛有沥青的比重瓶,轻轻塞上瓶塞;将比重瓶放进烧杯,塞紧瓶塞,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达到试验温度后恒温不少于30min

    3.4.4取出比重瓶,按3.3.3方法迅速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精确至1mg

    3.4.5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3.5数据处理

    3.5.1按式(T0603-1)、式(T0603-2)计算试样的相对密度、密度,精确至0.001

    (T0603-1)

    (T0603-2)

    式中:γ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ρb——试样的密度,g/cm³;

    m——比重瓶质量,g;

    m——盛满水时比重瓶的质量,g;

    m——比重瓶、试样的合计质量,g;

    m——比重瓶、试样和水的合计质量,g;

    ρw——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15℃水的密度为0.9991g/cm²,25℃水的密度为0.9970g/cm³。

    3.5.2取两份试样的相对密度、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分别精确至0.0010.001g/cm³。

    3.6允许误差

    3.6.1相对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03,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07

    3.6.2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03g/cm³,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07g/cm³。

    4稀释沥青的密度测定方法(液体密度计法)

    4.1目的与适用范围

    4.1.1本方法适用于稀释沥青密度的测定,通过换算得到15℃标准温度下的密度。

    4.2准备工作

    4.2.1确定稀释沥青试验温度。可按运动黏度200500mm²/s确定加热温度,使试样完全流动。当稀释沥青不需要加热时,可选择标准温度作为试验温度。

    注:透层、黏层等用稀释沥青,加热温度一般为常温或40,不宜超过60;冷补、路拌等稀释沥青,加热温度一般为60℃或80℃。

    4.2.2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预定的试验温度。

    4.2.3按照T0602方法,准备一份稀释沥青试样,移入灌样容器中,立即放入恒温水槽中带盖保温。

    4.3密度计的准备

    4.3.1检查每支密度计的基准点,确定密度计刻度是否处于干管内的正确位置,如果刻度已移动,应废弃这支密度计。明确密度计的弯月面修正值,当密度计未附修正值时,可由试验确定:将密度计浸入与被测试样表面张力相似的透明液体中,观察液体在密度计干管上爬升的最大高度,即为弯月面修正值。

    注:《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SH/T0316——1998)SY-05系列密度计,20℃时弯月修正值为+0.7kg/m³。

    4.3.2密度计应至少每5年按相关方法标定一次。

    4.3.3将密度计、密度计量筒放入恒温水槽保温。密度计也可放入烘箱中保温,达到试验温度±3℃。

    4.4试验步骤

    4.4.1从恒温水槽中取出量筒,将试样转移到温度稳定、洁净的密度计量筒中至底部距离不大于5mm,避免产生气泡。用纸巾尖端浸入量筒中黏除试样表面所有气泡。

    4.4.2将量筒放回恒温水槽带盖保温;用玻璃棒等作垂直旋转运动搅拌量筒中试样,放入温度计测量试样温度。当检验试样温度达到恒温后,记录初始温度,精确至0.1℃。

    4.4.3把合适的密度计放入试样中,达到平衡位置时放开,注意避免弄湿液面以上的干管。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密度计自由漂浮直至静止,且所有气泡聚集在表面。读数前用纸巾尖端浸入量筒中黏除试样表面所有气泡。当密度计离开量筒壁自由漂浮并静止时,在眼睛稍高于液面的位置观察,如图T0603-3所示,读取液体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点的刻度值,读到最接近刻度间隔的1/5

    T0603-3密度计试验读数示意图

    4.4.4记录密度计读数后,立即小心地取出密度计,用玻璃棒等作垂直旋转运动搅拌量筒中试样,放入温度计重新测量试样温度,精确至0.1℃。取前后两次温度值的平均值(记为t),精确至0.1℃。若重新测量温度与初始温度之差大于0.5,则继续恒温、重新测量。

    4.4.5铅弹蜡封型密度计在高于38℃下使用后,要垂直地晾干和冷却。

    4.4.6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4.5数据处理

    4.5.1按式(T0603-3)计算密度计的温度修正系数,精确至0.000000001

    HYC=1-2.3×10-⁵×(t-t)-2.0×10⁸×(t=t)²(T0603-3)

    式中:HYC——密度计测量过程中玻璃膨胀引入误差的修正系数;

    t——密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t——密度计密度相应的标准温度,℃

    注:液体密度计密度相应的标准温度一般为15,但是《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SH/T0316——1998)SY-05系列密度计标准温度为20℃。

    4.5.2按式(T0603-4)计算试样的实测密度值,精确至0.01

    ρt=HYC×(ρˊt+δ)

    式中:ρt——试样在t温度条件下的密度,kg/m³;

    ρˊt——试样在t温度条件下的密度计读取密度,kg/m³;

    δ——弯月面修正值,kg/m³。

    4.5.3按式(T9603-5)~式(T0603-7)计算15℃时的膨胀系数、温度修正系数和换算的试样密度,分别精确至0.00000010.000010.01

    a15=613.9723/(ρˊ15)²

    vcƒ=e-a15×(t-15)-0.8a215×(t-15)2

    ρ15=ρt/vcƒ

    式中:a15——15℃时试样的膨胀系数;

    ρˊ15——预估的15℃时试样的密度,kg/m³;

    vcƒ——密度的温度修正系数,即t温度时密度与15℃时密度的比值;

    ρ15——15℃时样品的密度,kg/m³。

    4.5.44.5.3重复迭代计算P15。第一次迭代,取ρ'(1)15=ρ1依序计算得到a(1)15vcƒ(1)、ρ(1)15;2次迭代,取ρˊ(2)15,依序计算得到a(2)15vcƒ(2)、ρ(3)15,计算ρˊ(2)15-ρ(3)15;重复迭代,直至-0.02ρˊ(m)15-ρˊ(m+1)15)0.02。取ρ15=ρˊ(m+1)15作为换算的15℃时试样的密度,精确至0.1

    4.5.5按照以上步骤计算2个试样的15℃密度(kg/m³),计算密度的算术平均值,除以1000,作为样品的15℃密度试验结果,精确至0.001g/cm³。

    4.6允许误差

    4.6.1稀释沥青15℃密度的重复性试验误差不大于6kg/m³,再现性试验误差不大于8kg/m³。

    5乳化沥青的密度测定方法(金属比重瓶法)

    5.1目的与适用范围

    5.1.1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沥青的密度测定。

    5.2准备工作

    5.2.1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试验温度25℃。

    5.2.2按照T0602方法,准备一份约120mL乳化沥青试样,移入150mL烧杯中。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温,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

    注:对于黏度较高(25%赛波特黏度大于100s或恩格拉黏度大于30Pa·s)的乳化沥青,将加热温度为50℃±32的样品移人烧杯中后先冷却至试验温度±5,再在恒温水槽中保温。

    5.2.3另选一个250mL烧杯,注入浸没液体,移入恒温水槽中保温,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

    5.2.4烧杯中试样及烧杯中浸没液体达至设定温度25℃±0.1,恒温约60min

     

    5.2.5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洗涤比重瓶,然后105℃±5℃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却至25℃±0.5℃。

    5.3比重瓶的标定

    5.3.1称取带瓶塞的干燥比重瓶的质量m,精确至0.01g

    5.3.2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满25℃±0.1℃的比重瓶,塞紧瓶塞,立即用干净软布擦拭瓶塞顶部一次,然后迅速擦干比重瓶外周,立即称其质量m,精确至0.01g

    注: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因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如果在称量时潮气在比重瓶外周凝结,称量质量前迅速再擦干比重瓶的外周,但不包括瓶塞顶部。

    5.3.3每个比重瓶标定两次,取平均值。

    5.3.4再次洗净比重瓶,然后105℃±5℃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5.3.5比重瓶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

    5.4试验步骤

    5.4.1从恒温水槽中取出乳化沥青试样,采用玻璃棒按5070r/min速度缓慢搅拌,避免混入气泡,搅拌均匀。如果试样结皮,可按T0652采用0.6mm滤筛过滤。

    5.4.225℃±0.5℃的比重瓶和瓶塞放在天平上,进行天平清零。将搅拌均匀的试样缓慢注入比重瓶中,至完全充满(或距离瓶顶约2mm)

    5.4.3塞紧瓶塞,立即用千净软布擦拭瓶塞顶部一次,然后迅速擦干比重瓶外周,立即称其质量m,精确至0.01g

    注: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因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如果在称量时潮气在比重瓶外周凝结,称量质量前迅速再擦干比重瓶的外周,但不包括瓶塞顶部。

    5.4.4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5.5数据处理

    5.5.1按式(T0603-8)计算试样的密度,精确至0.001

    ρb=(m3-m1)/(m2-m1)×ρw

    式中:ρb——试样的密度,g/cm³;

    m1——比重瓶质量,g;

    m2——盛满水时比重瓶的质量,g;

    m3——试样与比重瓶的质量,g;

    ρw——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25℃水的密度为0.9970g/cm³。

    5.5.2取两份试样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001g/cm³。

    5.6允许误差

    5.6.1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02g/cm³,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04g/cm³。

    6碎块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玻璃比重瓶法)

    6.1目的与适用范围

    6.1.1本方法适用于碎块(或颗粒)沥青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也可用于湖沥青等固态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6.2准备工作

    6.2.1按照3.23.3进行准备工作和比重瓶的标定。试验过程中采用夹钳或洁净丁腈手套取比重瓶,避免手直接接触。

    6.3试验步骤

    6.3.1T0602方法,准备一份约5g0.6~2.36mm粉碎、干燥试样。

    6.3.2将试样放入清洁、干燥的比重瓶中,然后称取比重瓶连同瓶塞的质量m,精确至1mg

    6.3.3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入比重瓶至液面高于试样约10mm;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中;比重瓶中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用细钢丝搅动试样使大部分颗粒下沉,并使吸附在颗粒表面上的气泡逸出。注意勿使试样丢失。

    6.3.4将不带塞的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真空干燥器中,缓慢抽真空,至负压达到3kPa±0.3kPa,然后连续抽真空不少于15min;缓慢卸除真空压力。当比重瓶试样表面仍有气泡时,可再添加12滴表面活性剂溶液,用细钢丝搅动试样后再抽真空。反复几次操作,直至无气泡为止。

    6.3.5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入比重瓶至满,轻轻塞好瓶塞;将带塞的比重瓶放入烧杯中,再塞紧瓶塞。

    6.3.6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达到试验温度后恒温不少于30min。取出比重瓶,按3.2.3方法迅速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精确至1mg

    6.3.7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6.4数据处理

    6.4.1按式(T0603-1)、式(T0603-2)计算试样的相对密度、密度,精确至0.001

    6.4.2取两份试样相对密度、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分别精确至0.0010.001g/cm³。

    6.5允许误差

    6.5.1相对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07,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11

    6.5.2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07g/cm³,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11g/cm³。

    7粉末状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容量瓶法)

    7.1目的与适用范围

    7.1.1本方法适用矛粉末状沥青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7.2准备工作

    7.2.1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预定的试验温度。

    7.2.2按照T0602方法,准备一份约150g的粉末状、干燥试样。

    7.2.3试验过程中采用洁净丁腈手套取容量瓶,避免手直接接触。

    7.3容量瓶的标定

    7.3.1依次用洗液、自来水洗涤容量瓶,然后105℃±5℃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3.2将容量瓶放在天平上,进行天平清零;向容量瓶内注入试验温度±0.1℃的蒸馏水至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擦干瓶颈内部及瓶外附着水分,立即称其总质量m,精确至0.1g

    7.4试验步骤

    7.4.1准确称量试样质量m,精确至0.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加入部分浸没液体,搅拌使粉末状沥青湿润;再分约5次加水、搅拌,直至约400mL处,再加入12滴表面活性剂溶液。

    7.4.2通过旋转、翻转容量瓶或玻璃棒搅动消除气泡。用滴定管滴浸没液体,使黏附在瓶内壁上的粉末进入瓶内浸没液体中,塞紧瓶塞,在恒温水槽中静置24h±0.5h(也可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再移入恒温水槽,其中恒温水槽浸永不少于2h)

    注:消除气泡不少于15min,此时会产生气泡聚集在瓶颈,可用纸巾尖端浸入瓶中黏除或使用少于1mL的异丙醇来分散。

    7.4.3再通过旋转、翻转容量瓶或玻璃棒搅动消除气泡。用滴定管滴浸没液体,使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擦干瓶颈内部及瓶外附着的浸没液体,称其总质量m,精确至0.1g

    注:消除气泡不少于5min,此时会产生气泡聚集在瓶到,可用纸巾尖端浸入瓶中黏除或使用少于1mL的异丙醇来分散。

    7.4.4将容量瓶中浸没液体和试样移出,用试验温度相同的浸没液体将容量瓶冲洗干净;向容量瓶内注入试验温度相同的浸没液体至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擦干瓶颈内部及瓶外附着水分,立即称其总质量m2

    7.4.5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7.5数据处理

    7.5.1按式(T0603-9)、式(T0603-10)计算试验温度下稀释沥青试样的相对密度和密度,精确至0.001

    γb=m1/[m1-(m3-m2)]

    ρb=m1/[m1-(m3-m2)]×ρw

    式中:γ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ρb——试样的密度,g/cm³;

    m1——试样的质量,g;

    m2——盛满水时容量瓶的质量,g;

    m3——试样、水及容量瓶的合计质量,g;

    ρw——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15℃水的密度为0.9991g/cm³,25℃水的密度为0.9970g/cm³。

    7.5.2取两份试样相对密度、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样品的试验结果,分别精确至0.0010.001g/cm³。

    7.6允许误差

    7.6.1相对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20,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40

    7.6.2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20g/cm³,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040g/cm³。

    8报告

    8.1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8.2样品的编号、名称、产地和规格。

    8.3接样日期、样品描述。

    8.4试验日期,主要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8.5试样准备方法、操作温度。

    8.6试验温度,试样的密度实测值,样品的密度试验结果。

    8.7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在我单位整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试验标准。

    本文地址: /list_63/1937.html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