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JTG 3410-202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604—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T0604——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或稀释沥青、乳化沥青残留物的针入度。
1.2本方法也适用于测定多个温度条件下的沥青针入度,计算针入度指数PI。
1.3本方法针入度测量范围为0~500(0.1mm)。
2仪具与材料
2.1针入度仪:为提高测试精度,针人度试验宜采用能够自动计时的针入度仪进行测定,要求针和针连杆必须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针的贯入深度应精确至0.1mm。针和针连杆组合件质量为50g±0.05g,另附一只50g±0.05g的砝码,总质量为100g±0.05g,以满足试验所需的荷载条件。仪器应有放置平底玻璃皿的平台,并有调节水平的装置,针连杆应与平台相垂直。应有针连杆制动按钮,使针连杆可自由下落。针连杆易于装拆,以便检查其质量。仪器还设有可自由转动与调节距离的悬臂,其端部有冷光源(为一面小镜或聚光灯泡等),借以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情况。针入度仪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41所示。当采用其他试验条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可选型号:TD604-1A双数显针入度自动试验仪
TD604-1B液晶数显针入度自动试验仪
TD604-1C控温针入度自动试验仪
TD604-1D电脑全自动针入度试验仪
可定制功能:+Y(微型打印机);+E(可联网接口);+U(USB数据导出)
TD604-5型 电脑沥青针入度试验仪 TD604-3型液显式沥青针入度试验仪 TD604-2型控温式沥青针入度试验仪
图T0604-1针入度仪
2.2标准针:由针体和针柄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4-2所示。
TD604-Z1型 沥青针入度试验标准针
2.3盛样皿:金属制,圆柱形平底。小盛样皿内径55mm,深35mm(适用于针入度小于200的试样);大盛样皿内径70mm,深45mm(适用于针入度200~350的试样);特殊盛样皿内径70mm,深80mm(适用于针入度350~500的试样)。
2.4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温精度为±0.1℃。恒温水槽中应设有一带孔的支架,距水面深度不少于100mm,距恒温水槽底不少于50mm。
天检牌TDHWY-10型低温循环水浴
TDWHY-30型液显高低温循环水浴
2.5平底玻璃皿:容量不少于1L,深度不少于80mm。内设有一不锈钢三脚支架,以保证盛样皿稳定。为便于针入度试验时试样控温,平底玻璃皿宜与恒温水槽连接,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6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量程0~50℃,分度值0.1℃。
2.7计时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最小分度值0.1s,最大充许误差±0.10s/h。
2.8位移计或位移传感器:精度为0.1mm。
2.9盛样皿盖:平板玻璃,直径不小于盛样皿开口尺寸。
2.10溶剂:三氯乙烯等。
2.11其他:电炉或砂浴、石棉网、金属盆或坩埚、脱脂棉等。
3方法与步骤
3.1针入度仪和标准针的标定
3.1.1针入度仪应每年标定一次,检查各部分质量。
3.1.2标准针应每年标定一次质量,用显微镜检查外观。每次使用前进行目测检查,无生锈,针尖锋利、无毛刺,在水平的桌子上滚动时无跳动。
3.2确定试验条件
3.2.1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贯入时间5s,当采用其他条件时需要在报告中备注。
3.2.2针入度指数PI,宜在15℃、25℃、30℃等3个或3个以上温度条件下测定针入度,若30℃时针入度值过大,可采用5℃代替。仲裁试验时,应不少于5个温度条件,宜增加10℃、20℃试验温度的针入度。
3.2.3预估样品的针入度范围,选择合适的盛样皿和标准针。若针入度大于350(0.1mm),则选择长针入度针。
3.3准备工作
3.3.1按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试样加热的同时,将灌样容器、金属勺放入同一烘箱中预热。
3.3.2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保持稳定。
3.3.3将试样注入预热的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灰尘落入。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应在23℃±5℃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冷却结束后移入已达到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继续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试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同时将标准针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温。
注:盛样皿预热可以减少气泡,温度可为40~50℃,不超过软化点温度。如果试样表面有气泡,可用火焰在气泡顶部一闪而过予以去除。
注:试样保温时间根据环境温度和试验温度进行调整,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试验温度低于25℃时,宜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3.3.4调平针入度仪。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等异物,且无明显划痕。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擦拭标准针,再用洁净干脱脂棉等擦干。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栓固定。
3.4.1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立即移入水温已达试验温度±0.1℃(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支架上,使试样完成浸没在水中。
3.4.2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调整冷光源,使试样表面投射标准针影子,慢慢调整针入度仪高度,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反射的针尖影子接触。轻轻拉下活杆,使其与针连杆相接触,将位移计或刻度盘指针复位为零。
3.4.3移开或关闭冷光源。开始试验,按下释放键,标准针落下贯入试样的同时开始计时,至规定时间(5s)时自动停止标准针贯入。3.4.4轻轻拉下活杆,使其与针连杆相接触,读取位移计或刻度盘指针的读数,精确至0.1mm。
3.4.5同一试样平行贯入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其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若平底玻璃皿与恒温水槽未进行连接、循环保温,则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
3.4.6每次贯入试验宜换干净标准针,当针入度小于200时可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等溶剂的脱脂棉擦拭,再用洁净干脱脂棉擦干。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贯入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4数据处理
4.1若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满足表T0604-1要求,计算同一试样3次针入度测定的算术平均值,取整作为样品的针人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当试验值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表T0604-1针入度平行试验允许差值
针入度范围(0.1mm) | 允许差值(0.1mm | 针入度范围(0.1mm) | 允许差值(0.1mm) |
0~49 | 2 | 250~349 | 8 |
50~149 | 4 | 350~500 | 20 |
150~249 | 6 |
4.2当需要计算针人度指数时,绘制针入度-温度半对数曲线,按式(T0604-1)进行线性回归,求取回归方程的常数B和回归方程的斜率A,精确至0.01。若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小于0.997,则试验无效。
LgP=B+A×T (T0604-1)
式中:P——针入度值,取整;
T——试验温度,℃;
B——回归方程的常数;
A——回归方程的斜率。
4.3按式(T0604-2)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精确至0.1。
PI=(20-500A)/(1+50A) (T0604-2)
4.4按式(T0604-3)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精确至0.1℃。
T800=(lg800-B)/A (T0604-3)
4.5按式(T0604-4)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¹.2,精确至0.1℃。
T1.2=(lg1.2-B)/A (T0604-4)
4.6按式(T0604-5)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ΔT,精确至0.1℃。
ΔT=T800-T1.2 (T0604-5)
5允许误差
5.1当试验结果小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2(0.1mm),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4(0.1mm)。
5.2当试验结果不小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相对允许误差为4%,再现性试验的相对允许误差为8%。
6报告
6.1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
6.2样品的编号、名称、产地和规格。
6.3接样日期、样品描述。
6.4试验日期,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6.5试验温度、针入度值、针入度指数PI(可选)、当量软化点T800(可选)、当量脆点T¹.2(可选)及相关系数R(可选)。
6.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在我单位整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试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