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有效性判定与结果计算
每组试验需测试至少3个混凝土试件,最终结果以本征气体渗透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具体判定规则如下:
判定条件 | 处理方式 |
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中间值的15% | 取三个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征气体渗透系数。 |
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中间值的15%,但仅有一个值超出范围 | 剔除超出范围的值(最大值或最小值),取剩余两个试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
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中间值的15% | 判定结果无效,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
注:
•本征气体渗透系数:指在标准试验条件(如恒定压力差、温度、湿度)下,混凝土试件达到稳态渗透时的气体渗透性能参数,单位通常为10⁻¹²m²/s或mD(毫达西)。
•中间值确定:将三个试件测试结果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序,取中间位置的数值(非平均值)。
2.不同压力水平下的表观气体渗透系数
若试验在不同压力差(如0.1MPa、0.2MPa、0.3MPa)下进行,需分别记录各压力水平下的表观气体渗透系数,并分析其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如是否符合线性关系或存在显著偏差)。
•表观气体渗透系数:反映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在不同气压环境下的渗透性能,需标注对应压力条件。
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测试报告内容框架
测试报告应包含以下核心信息,确保结果可追溯性与完整性:
a)混凝土试件配合比、成型及试验日期
•配合比设计参数(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骨料级配、外加剂类型及掺量等)。
•试件成型日期、养护条件(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及养护龄期。
•试验日期及环境温湿度(如试验前试件平衡至20±2℃、相对湿度60±5%)。
b)试件数量及编号
•每组试验的试件总数(通常≥3个)及唯一性编号(如A-01、A-02、A-03)。
c)环境条件
•试验期间实验室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需符合标准要求(如20±2℃、60±5%)。
•若试验过程中环境条件波动超过允许范围,需记录具体数据并评估对结果的影响。
d)试件几何参数及质量
•试件尺寸:厚度(mm)、直径(mm)或横截面积(cm²),需精确测量并标注误差范围(如±0.1mm)。
•质量数据:
•干燥前质量(g):试件初始状态下的质量(含吸附水)。
•干燥后质量(g):试件在标准干燥条件(如60℃±2℃烘干至恒重)下的质量,用于计算含水率。
e)气体渗透系数结果
•本征气体渗透系数:三个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10⁻¹²m²/s或mD),并标注数据有效性判定依据(如是否符合15%偏差规则)。
•不同压力水平下的表观气体渗透系数:
•各压力差(如0.1MPa、0.2MPa、0.3MPa)对应的渗透系数值(单位同上)。
•可附加压力-渗透系数关系曲线图(若试验涉及多压力水平)。
示例报告片段
a)配合比及试验信息:
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0.4,胶凝材料用量400kg/m³,骨料级配5~20mm连续级配,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掺量1.0%)。
试件成型日期:20XX年XX月XX日;养护条件:标准养护(20±2℃,相对湿度95%)28天;试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b)试件信息:
试件数量:3个(编号A-01、A-02、A-03);试件尺寸:厚度50.0±0.1mm,直径100.0±0.1mm;横截面积78.54cm²。
c)环境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21.3℃,相对湿度:58%(符合20±2℃、60±5%要求)。
d)质量数据:
干燥前质量:A-01(1850g)、A-02(1845g)、A-03(1855g);干燥后质量:A-01(1720g)、A-02(1715g)、A-03(1725g)。
e)气体渗透系数结果:
本征气体渗透系数:
A-01:1.25×10⁻¹²m²/s;A-02:1.32×10⁻¹²m²/s;A-03:1.28×10⁻¹²m²/s。
中间值:1.28×10⁻¹²m²/s;最大差值:(1.32-1.25)/1.28=5.5%<15%,结果有效。
最终结果:本征气体渗透系数=(1.25+1.32+1.28)/3=1.28×10⁻¹²m²/s。
表观气体渗透系数:
0.1MPa压力差:1.15×10⁻¹²m²/s;0.2MPa压力差:1.30×10⁻¹²m²/s;0.3MPa压力差:1.42×10⁻¹²m²/s。
3.注意事项
1.数据修约规则:渗透系数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单位需明确标注。
2.异常数据处理:若试件在试验中出现漏气、开裂等异常情况,需记录并剔除该数据,重新补充试件。
3.报告审核:测试报告需经试验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实验室公章。